156 多事之秋(1 / 2)

冬至,瑞雪兆豐年,原是一個及好召頭預示著來年將會大豐收,可是東部洪水過後,決堤,淹了大片農田與百姓,至東部大部分的百姓流離失所,如果是夏,且也罷了,可偏偏是冬天,冬天百姓沒有衣食便會凍死,不止是缺糧那麼簡單的問題。

朝廷此時正為此事大亂。

貪官貪莫,至使堤壩含水分,若是平日裏,都沒什麼,可這一發大水,便決堤。

發往前線的糧食與衣物,還未到前線,就已經被貪官貪去了五分之四,到百姓手裏的,可想而知,寥寥無幾,原本朝廷就沒什麼儲備,送往東部的東西便已經少之又少,這一貪,百姓手裏更是無所得,引起流離失所的百姓遷至京城。

如隻是這樣,還好,可偏偏,北邊的流扣也開始蠢蠢欲動,似有意借著朝廷軍須不足時,吞沒玄月國!

內憂外患不斷,可偏偏朝中官員隻顧自己!

曲應離忙得焦頭爛額,自然也沒什麼時間去鳳殿。

顧清婉看著被雪覆蓋的麥兒們,心中甚是欣慰,隻要過了這場大雪,相信一定能大豐收,到時候把這些麥子培育成種子,便可以紛發下去,讓百姓種,這樣,餓死的百姓也會減少。

少於目前的事情,顧清婉還是相信曲應離有能力處理這些事,畢竟曲應離這個皇帝不是白當的。

這日--

後花園中--

顧清婉傲然立於雪上,就連那純白色的雪,也不能掩蓋掉她孤芳自賞、遺世獨立的氣勢。她仿佛融入了天地間,又仿佛天地間為她鋪墊,隻她一人,天地失色,仿佛全世界的光芒全集她一身。

身後響起小昭的聲音。

“皇後娘娘,太後召見,”小昭恭敬的道。

小昭私下叫顧清婉為小姐,隻有在人前或者特殊情況下才會叫皇後娘娘,而此時雖然後花園裏看似隻有她們兩人,可他們都意識到,有許多雙眼睛盯著這裏,所以小昭才叫顧清婉為皇後娘娘。

顧清婉轉身,不帶起一絲雪花,衣袂在風中飄逸,仿佛纖細如柳的她,將要飛起來般,恍如九天玄女,欲騰雲架霧離去。

跟顧太後的麽麽進入太後殿內--

顧太後不轉彎,直接開門進山:“皇上最近去後宮次數少了,這樣對綿延子嗣不利,哀家命你勸皇上多去後宮,雨露均沾,快些為皇家生下皇子皇孫。”

顧太後直接下命令,顧清婉能不聽令嗎?不聽,便被治一個大不敬,不孝不義,若聽,她真去做,便是對天下人不孝不義。

顧太後這招使得真真是好!

如果顧清婉真去這最忙的時期裏勸曲應離去後宮跟女人魚/水,那並表示,天下臣民,在顧清婉眼裏都是草濺,不值一提,曲應離定會因為顧清婉的行為,對她厭煩,而後,她這個失去皇上寵愛的皇後,便將很快地位不保。

“臣妾知道了,”顧清婉恭敬的應聲。

知道了,可並不代表她一定會這麼做。

她的容忍是有限度的,既然顧太後想陷她不仁不義,那她就陷顧太後為不仁不義好了。

回到鳳殿,顧清婉馬上命人準備食物羹燙,親自端向青龍殿。

....

青龍殿--

曲應離對於顧清婉的到來,很是驚訝。

心中一喜,多日疲憊一掃而空,他的皇後,他的婉兒,終於願再次親近他了!他的興奮沒過多久,便被一盤冷水給潑醒。

顧清婉聲音雖大,卻不失威儀與氣度,她說:“皇上,臣妾是替太後母後做說客的,太後母後說皇上最近隻顧忙於朝政,都不去後宮,太後母後擔心子嗣問題,特地叫臣妾前來說服皇上,臣妾也認為太後母後擔心的合理。”

一翻話說下來,顧清婉既就會了太後的命令,又將這件事情跟自己摘個幹淨,讓大家知道,她會在這個時候對曲應離說這些,不是她本心,是她迫無顧太後,無奈之舉。

一翻話,將顧太後陷入了不仁不義,不顧朝局大事。

顧太後得知,當下氣得差點昏過去。

曲應離眼裏閃過失望,原來顧清婉並非真的要親近於他啊。

“婉兒,難道說這裏麵,就沒有你的一丁點的小心意在裏麵?”曲應離指著那些羹燙問。

曲應離的意思顧清婉很明白,可是若她應了,殿外之人不會認為曲應離指的是羹燙,反而會認為她指的是顧太後叫她辦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