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外界如何爭議,無論最後的結果如何,北周學院卻可以肯定的是必然是勢在必行了。
終於在外界的爭論不休之下,北周學院正式開張了,而在此之前的爭論之中又傳出了一則震驚天下的消息,第一人北周學院的大祭酒為北周名士石相俊,石相俊乃是儒林大家,即便是在諸國中也是聲名赫赫,自然是在情理之中,不足以震動天下,真正讓天下震動的,卻是周武王要任命楚希兒為北周學院的副祭酒。
此消息一出,徹底讓楚希兒的名字傳遍了了天下,北周學院的成立本來就是無時無刻的牽動著天下名流士子們的心神,原本以為這征服祭酒之位,必然是由某一個德高望重的前輩擔任,但是誰又能想到周武王居然石破天驚的任命了楚希兒。
一時間整個天下一片嘩然,大抵是無數的額年輕士子們表示出了強烈的不滿,諸國尤其是以楚國為代表的學術派更是對北周此舉公開表示北周設立北周學院的誠意不足,有意戲弄天下士子。
如此周武王並沒有在意天下人的眼光,而令人驚奇的是北周大儒石相俊居然對周武王此舉並沒有表示反對,要知道石相俊成名便是在朝堂之上剛正不阿,對周武王的失政之處直言不諱,而讓周武王親自絳階賠罪的直人,他的態度讓天下士子名流更是引起了無數的猜測。
後來石相俊收到了來自天下各方的儒林大家的書信,尤其是北周的名流士子,儒家大學者,一開始信中尚且委婉表達,希望石相俊在朝中直諫周武王要珍視儒家學術,聖人之言,不可以聖人之言討一亡國女一笑。
對此石相俊絲毫不予理會,最後有激進者,開始攻訐楚希兒和石相俊,甚至說周武王是走上了上古時期著名昏君之路,學那周幽王為博美人一笑,不惜烽火戲諸侯。
石相俊乃是大儒,對此卻不在乎,但是周武王一心要做千古沈軍,對於名望十分看重,於是一道密旨傳到石府,令石相俊出言。
石相俊君命不可違,最後從石府傳出四個字“名副其實”。
這短短的四個字已經是表明了石相俊的態度,自此之後無論人們再如何打探激將,石相俊再無一言傳出。
為此整個北周的士林,又一次嘩然,這一次卻分成了兩種截然不同的聲音,畢竟石相俊為北周大儒,聲望頗高,他的話,很快得到一大群北周儒生士子的無條件支持。
而另外一些儒林士子們卻在某些有心人的推波助瀾下對石相俊出聲懷疑,甚至開始進攻石相俊,說石相俊不過如此。
這些儒生士子的狂妄之言有惹得其他的石相俊支持者的反攻訐,總之自從那一日開始儒林士子的爭論也算是徹底影響到了民間,人們茶餘飯後無不在議論此事。
與儒林士子的議論不同的是,民間更喜歡周武王是為了博得美人一笑,不惜與天下儒生士子為敵的“壯舉”這一版本。
總之這北周學院尚未開張,就已經身在無限的爭論之中了,而且愈演愈烈,甚至成為了整個天下士子們津津樂道,猜測不斷的事情,每每士子清談,必要就此事爭論一番。
蕭桓自然早就知道這些事情,每日跟著七少們在街上遊蕩,花天酒地的,雖然他是片葉不沾身,但是難免出入其中,這些事自然是聽在耳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