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軍對這類行星帶最感興趣的,無疑是關於水和其他生存物資的可能存在的猜想。柯依柏帶作為太陽係內彗星的搖籃,其中存在了數以萬計的冰雪星體,還有一些富含鎳鐵類核心的金屬星體碎片,隻要有冰就能解決絕大部分的問題。至於說其他的東西,一方麵他本身具備的知識量不夠,再說也沒有合適的探測分析工具,也不是當前所急需的,那都可以放在一邊了。
小行星帶一旦形成了相對穩固的狀態,在沒有明顯外力幹擾的情況下一般不會發生毀滅性的碰撞和爆炸。比如說突如其來的其他行星碎片撞擊,或者突然遇到強大的星際引力被迫改變方向造成相互吞噬湮滅等等。
所以方軍的動作極其小心,事實上稍微小點的行星碎片他都不敢站上去,隻把他們當作是路標加以記憶,純粹靠著自己本身的修為淩空飛速超越。
小行星和碎片之間的距離都不是相同的,在極其薄弱的星體引力相互作用下,不知道經過了幾千萬年甚至是數億年的撞擊湮滅吞噬崩塌,才形成了今天方軍所看到的安靜和平景象。所以他也不嫌累贅的托著那個碩大的金屬筒子,從數以萬計的小行星表麵飛躍過去,很快的到達數百公裏之後漸漸變大的小行星群處。
直徑已經達到幾十公裏的小行星表麵開始變得有些規則,常年的摩擦碰撞把表麵的棱角基本上磨損的差不多了。相對平緩的表麵上不可避免的也是坑坑窪窪,粉塵的厚度明顯高於其他的碎片們,而這些明顯體積開始增大的家夥也相對的獨立,周圍數十甚至數百公裏之內幾乎沒有相似體積的。當然形成這種現象的星體是方軍特別關注的。因為憑著他淺薄的天文知識可以判斷出,通常體積越大,獨力範圍越廣的星體內部,多多少少都會有金屬礦物的存在,相應的它們的星體引力也一定比普通純石頭或者冰雪的要大得多,能夠在其中發現必需品的機會也就更大。
沒有金屬能源探測器幫助,並不等於人就完全便成了瞎子,特別是方軍這種有一定經驗的修行者。他如今看起來比較龐大的神識可以在瞬間把這些小行星的表麵徹底搜索分析一遍,可以說任何異常的物體存在都逃不過他的感應。並且隨著神識的不斷壯大,探測範圍延伸到行星本體的石頭下麵也是很容易的。
虛空中的冰雪通常會凝集成團,或者一塊一塊的,色澤與石頭類的對比明顯,即使在昏暗的星光下也能夠輕易的判斷出來,所以方軍基本上眼睛觀察和神識掃描兩不耽誤。憑著已經達到入微境界的神識感應,他相信隻要星體上存在哪怕輕微的靈氣波動也能察覺得到,這幾乎就是尋找天才地寶以及對自己遊勇物資的不二法門。
隨著搜索範圍的不斷擴大,掃描時間的不斷延長,方軍對於這片行星帶到底有多大已經不敢進行估計了。宇宙空間廣袤無邊,即使以光年為單位來計算也不能計數,便是他在這不到半天的時間裏麵,已經掃描了上百萬公裏的距離,經過的小行星和碎片無數,但往四周看出去卻是陷入了汪洋大海中的一滴水一般,根本就摸不著邊際。
當初隕石是以極快的速度追上他的,至於方向根本無從判斷,兩年之中他無數次的環望四周星空居然對它們毫無察覺,這本身已經不怎麼合乎情理了,但是事情還就是這麼奇怪,盡管他現在見怪不怪了。
搜索,前進,無休止的飛奔,反正方軍現在除了在虛空中不斷的探索飛行,就是力量耗盡之後隨便找個大一點的行星藏身在上麵調息恢複。至於說時間和行程,恐怕不下數千小時、億萬公裏了。
到了後來,方軍也懶得再計算時間和方位了,反正不管朝哪個方向去都是差不多得,他倒也從來沒有作出完全遊遍整篇行星帶的打算,首先目前實力達不到,其次也不知道這裏究竟是多麼的大。
終於有一天,反正方軍得再感覺中至少自己四處狂飛了差不多一年的時間,令人欣喜的發現終於出現了。前方出現了新的行星碎片密集帶。
這次重新出現的小行星帶不再像前麵似的除了石頭還是石頭,寬的扁的方的園的,就是沒有有用的。這裏可是不一樣,上來湧入他神識的就是成千上萬形狀各異的冰雪碎片。仿佛是昆侖雪山在這裏崩塌了似的,形狀各異大小不一,浩浩蕩蕩的形成無邊無際的海洋,朝著方軍氣勢洶湧的推了過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