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書學劍能幾何?
爭如沙場騁僂囉。
手持綠沉槍似鐵,
明月,
龍泉三尺斬新磨。
堪羨昔時軍伍,
謾誇儒士徳能多。
四塞忽聞狼煙起,
問儒士,
誰人敢去定風波。
這首《定風波》乃敦煌詞也。說的是殘唐五代十國連年征戰,百姓流離失所,哀鴻遍野。卻沒有一個蓋世英才能平定天下。
後晉高祖石敬瑭滅後唐開國,為了做這個皇帝他勾結契丹人,把整個燕雲十六州割讓給契丹,對遼太宗耶律德光自稱兒皇帝。這燕雲十六州是中原的一道屏障,石敬瑭的割地稱兒遭到了天下黎民的唾罵,包括他的親信也極力反對。十六州的百姓不斷反抗,那契丹人到處燒殺搶掠,一時間也沒有個太平日子。
正是三月之中,瀛州一帶卻是田野荒蕪,村莊敗落,殘垣斷壁到處可見。幾十裏不見人煙。春日融融,荒草瘋長,偶爾一兩聲鳥啼,驚起幾隻鼠兔。一個十二三歲的少年步履蹣跚走在荒野之中,他蓬頭垢麵,一身破舊衣衫露著肌膚。也是許久沒有換洗。抬頭看看刺眼的陽光,嘴裏喃喃道:“這黃河不知何時才能到。”再往前看,一望無際,沒有人煙。心下更是惆悵,不由得眼淚已經下來。走到路邊一片土坡坐下喘息,肚子裏咕咕作響,想想已經兩天沒有進食。
那少年左右看看,不遠荒田之中長著幾株野蠶豆。綠油油地豆莢已經鼓起。起身上前,摘幾個豆莢放在嘴裏大嚼,頓時滿口甘甜清香,腹中一陣溫暖。那野蠶豆也就三五株而已,少年吃完又向前尋去。此時野草遠比蠶豆棵要高,不易尋覓。他扒拉著草叢逐漸往前走,忽覺腳下鬆軟,低頭看看是一堆洞土。在斜坡處有個洞口,洞外稀稀疏疏有些糞便,一團團如同羊糞一般。他心中歡呼,這是個兔子洞。附身查看,隻見一隻肥大的草兔在洞中盯著他卻也不跑,身子直往後縮。他心頭歡喜,急忙伸手抓住草兔雙耳便提了出來。
俗話說狡兔三窟,兔子原本是不會打洞的。即便是有洞穴也是極淺,能容得下身子即可。這隻草兔正是繁殖期間,已經生下四隻小兔。為了護子它才沒有逃走。草兔在哪少年手中亂蹬,他呆呆地望著洞中的四隻小兔流下淚來:“小兔啊,小兔,我爹娘死了,我姐姐也死了。我若吃掉你們的媽媽你們也會死的。你們沒有媽媽也會和我一樣麼?”他手一鬆,放下母兔,那母兔著地也不逃走,轉身進洞護住四隻小兔。那少年心頭一震,往後退去,哭著說:“我不殺你……看好你的四個孩子。我沒有了爹娘,小兔子不能沒有媽媽……”他一邊哭一邊跑到路上,靠著一棵樹痛哭。
哭了半響,心頭稍微舒緩,起身繼續往前走。可是雙腿發軟,舉步無力。剛才那一點蠶豆在腹中早已消化,又哭了許久,更是饑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