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來晚飯過後僢依隻是到陽台上稍坐片刻便回到了臥室內,在臥室裏也是無所目的翻看著自己的物品,在諸多書籍中僢依偶然翻出本老舊的書頁已發黃書籍,這冊書籍全是漫畫小人書,莫非是自己小時候看過的?在不清楚情況及內容下僢依隨手翻看了幾頁,立刻有粗糙的墨文和生動的圖畫顯現。
隨著翻動書頁,空氣中騰起絲絲塵埃和淺淺墨汁的氣味。隻隨便瞄了幾頁便被圖文所吸引,原來這些都是很經典的漫畫書,僢依並未去看這些漫畫書。這時最渴望找到能講述小城曆史的書籍左翻右看著書櫃子。翻遍了書櫃上下,原以為找不到便將所有書籍都原位擺回去,一本一本的疊起。
疊著疊著就快疊完時最後在裝載小人書的木匣子裏在匣子的最下層找到了一本用油紙包著封麵濾過封麵書名清晰可見的《迪桑記》這書的名字好怪為何我從未看過這本書。僢依便隨便翻了幾頁想看個大概。首先看了書的簡介,迪桑是一座自漢唐以來便建城據今有一年多年曆史,在以前便有先民定居之後經過長期的演變人員結構幾經變化,先後有眾多族群來此居住過。如今迪桑是以苗族為住,另有漢族、回族、布依族、客家人多民族融合的大集體。
迪桑氣候以亞熱帶濕潤氣候為主並有山地氣候特征,區內地形以高山為主,最主要的是楚山、恒山、及大俞山山脈。途徑山脈之地有一條主要河流,米洛河。沿著主河有很多支流,俯瞰這條大河形如“木”字結構。
早在古時因河的結構而得名曰:迪木。後來經過變遷,改名為迪桑,因為區內多桑樹且以養蠶繅絲為主業,以盛產絲綢錦緞出名。另外迪桑的梯田也別具特色,是南方最大的梯田水稻產區,一年三季均產稻米,穀物,每每春耕秋收時便是梯田最繁忙的時刻,同時梯田也成了迪桑的特色之一。在沿著米洛河的岸邊平原地帶有大小村落分布,這些村落大都以族群居住為主,每個族群有自己的特征,最著名每年一度的四月八姑娘節是所有族群共同的節日,這一天裏裏外外迪桑都與往日不同,似在歌頌迪桑的美,歌頌迪桑人的美,同時也成了家人團聚的時刻。姑娘節除了吃黑米飯外,苗族群眾還用喝燒米酒、唱大歌等活動來慶祝。
這天還成了苗族青年男女的"情人節"。白天他們會在林間僻靜之處的茶棚內互對情歌,互訴衷情。這種合唱形式的山歌叫"歌"。苗寨群眾從小人人會唱。婚嫁、待客時唱,吃飯、喝酒時唱,甚至連飲茶、擔水時也唱,它已經融入於苗族群眾的日常生活之中。
正是因為有了這些節日,裏裏外外的眾口相傳人們也就知道了這個封閉在大山中的古老的村落,當有些人不遠時日路途跋涉到迪桑時有時就是為了感受迪桑的團聚熱鬧有趣的氛圍,更是因為迪桑從書中描述來說與本地之路現在已相隔不遠,若是乘舟船順流而下也就一天多的時間就足夠。
看完介紹後僢依大為興奮原來離小城不遠有這樣一個地方如室外之桃園。如此完全原生原態的傳承至今,更兼如此與小城有幾分相似都有古跡遺存都有地方民俗之風,且離小城還不遠,待到他日一定要去遊玩一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