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很明顯,李國昌很看好李存勖,郭崇韜沒有理由再推脫,以他對李存勖的熟知程度那自然是大有一番話要說,要知道,當年郭崇韜能到雲州來的原因就是他半路上遇到到出城打圍的李存勖等人,看到英雄非常的李存勖,又被他看出了是逃亡身份才被他說動了來到了雲州,自此二也結下了深刻的友情。
沒有什麼顧忌,郭崇韜緩緩說道:“不瞞大人,我觀存勖此人實有貴相,且是大富大貴之相,且不說他長得一副福隆非常的相貌,單是他的文韜武略就已經是整個沙陀人中年輕一輩中的最出色者了,若我估計沒錯的話,以他的大誌和大才今後必然……
身登九五之位!”
李國昌失色道:“這……,這怎麼行,想我沙陀“李”姓從何而來,此子怎麼能背唐而自稱帝王呢?不可,不可,萬萬不可!”
觀察仔細的郭崇韜卻敏感地覺察到李國昌說這些話的時候嘴角卻露出了一絲笑意,那是一種不易被人覺察的笑容,如果他猜得沒錯的話,李國昌對於自己的子孫日後能有人坐上九五之尊大寶之位沒有一絲不滿,反而是高興非常的!
難道還真的以為沙陀人會死守著將死的大唐王朝一輩子麼?他們雖則表麵上奉大唐為正統,族姓也從原來的“硃邪”變成了唐皇親賜的“李”姓,但是等到自己實力足夠大的時候,大到足夠稱孤道寡的時候,沒人會相信他們那時還會尊唐朝為正統!
而李國昌這副樣子明顯也是惺惺作態,郭崇韜感到好笑,誰說沙陀人粗莽的?看到這位老狐狸到極致了的沙陀人族長就會明白一切了!
李國昌放心地把後事交給了年輕有為的郭崇韜,很顯然是相信郭崇韜的結果,也是一種拉攏漢人、團結漢人的一種手段,一切郭崇韜不是沒有想到過,但是他從本質上來說還是以君臣之義來看待自己和沙陀族長這樣一種關係的,並且會一直效忠下去,因為自己是在最危難的時候投靠到的雲州,而沙陀人從來沒有對自己說過一個不字,不僅提拱好吃好喝還曾經說過如果自己想安全離開,回到中原的話他們沙陀人一定會照辦。
如此胸襟,如此待遇,他郭崇韜還有什麼理由不留下來呢?儒家思想深入骨髓的他以一向以君子自居。
說明了一切之後,李國昌把眼光放到了眼前的大事上來了,雲州糧草、軍民隨時可能的暴亂、城防的薄弱、劉仁恭的咄咄逼人,一大堆焦頭爛額的事情還擺在麵前,需要有人去決策,要有人去解決,沙陀人的基業是毀不得的!
李國昌問道:“聽說郭兄弟有何計策要說與我聽,卻不知道到底所為何事,兄弟也不是沒有看到,眼下雲州怕是支撐不住三月,三月後要麼全軍民暴亂,要麼劉仁恭趁機攻我城池一鼓而下,再要麼就是我沙陀人無奈撤出雲州回到生我們養我們的草原之上再過讓飄忽不定的日子!”
李國昌的眼上有些許的惆悵,離開了草原過上了定居生活,如果再次回到那樣的生活又會是什麼樣景象呢?如果那樣的話,那麼自己在關內經營了大半輩子的基業恐怕就要毀於一旦嘍!
郭崇韜今日來見李國昌本就是為了此事,但是卻沒想到李國昌同樣也是要找他商量托孤等機密之事,當下也不再隱瞞什麼,把自己的一些想法說了出來。
李國昌聽完,兩眼一亮,不由自主地脫口道:“果然好招,嗯,那我們就如此如此去辦!”
郭崇韜臉上露出了會心的笑意,有他在一日,沒人能夠擋住沙陀人生存的腳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