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亡國
12世紀最初的 25年,是宋徽宗統治的年代。宋徽宗是曆史上有名的風流天子和昏君。他以蔡京為宰相,同蔡京、童貫、王黼、梁師成、楊戩、朱勔、李彥、高俅等人結成反動的統治集團,使北宋的政治進入最黑暗、最腐朽的時期。宣和元年(1119年)和宣和二年,先後爆發了宋江、方臘領導的兩次大的農民起義。宋徽宗雖然鎮壓和瓦解了這兩次農民起義,渡過農民革命帶來的一場統治危機,但是東北地區女真族的興起,卻使北宋王朝麵臨覆滅的命運。
早在政和元年(1111年),宋徽宗派大宦官童貫出使遼朝。了解遼朝的政治形勢,童貫在這次出使過程中,遇到了燕人馬植,向童貫獻策取燕(今北京),深受童貫賞識,被童貫改名為李良嗣,帶回開封。李良嗣向宋徽宗陳說遼天祚帝的荒淫和政治腐敗,女真對遼恨之入骨,如能從登萊過海,與女真族結好,相約攻遼,則燕地可取。宋徽宗對此非常高興,又賜姓趙,開始了謀取燕京的一係列活動。
當遼朝在金兵的進攻下,處於岌岌可危之時,宋徽宗、蔡京等人以為聯合女真夾擊遼朝,進而收複燕雲十六州的時機已成熟。於是,重和元年(1118年)宋廷以買馬為名,遣使從登州(今山東蓬萊)渡海到遼東,同金朝商議共同伐遼的事宜。宣和二年(1120年)宋再遣趙良嗣等使金,遂與金訂立“海上之盟”。雙方約定:長城以南的燕雲地區由宋軍負責攻取,長城以北的州縣由金軍負責攻取;待夾攻勝利之後,燕雲之地歸於北宋,北宋則把前此每年送與遼朝的歲幣,照數送與金朝。宋廷原以為據此便可輕易奪取燕雲十六州,可是沒料到遼軍抵不住金兵的進攻,卻不懼怕與腐朽不堪的宋軍作戰,結果宣和四年(1122年)北宋兩次出兵攻打燕京,均被遼的燕京守兵打得大敗。到這年年底金兵由居庸關進軍,攻克燕京。這樣金人就表示不再把燕雲諸州交給北宋了。經過雙方討價還價,宋朝方麵一再退讓,最後金朝隻答應把燕京及其所屬的六州二十四縣交給
宋朝,卻要宋朝每年除把原給遼朝的40萬歲幣交給金朝外,還要把這六州二十四縣的賦稅如數交給金朝。宋朝答應每年另交100貫作為燕京六州的“代稅錢”,金朝才答應從燕京撤軍,而在撤軍時,金兵卻把燕京的金帛子女官紳富戶席卷而去,隻把幾座空城交給宋朝。
遼朝滅亡後,金朝最高統治集團從北宋對遼作戰的表現,以及交涉交割燕雲的過程中,已經看透北宋政治的腐朽和軍事的無能,遂即乘勝侵犯北宋。於宣和七年(1125年)十一月分兵兩路南下,西路由完顏宗翰率領從雲中府(今山西大同)進攻太原府。東路軍由完顏宗望率領,由平州(今河北盧龍)進取燕山府。兩路約定攻下太原、燕山府後,西路軍進出潼關北上洛陽與南渡黃河直向東京的東路軍會師於開封城下。西路軍在太原城遭到王稟領導的宋朝軍民的頑強阻禦,長期未能攻下,東路軍到達燕山府,宋守將郭藥師投降,金兵遂長驅直入,渡過黃河向東京進軍。
宋徽宗聽到金兵南下的消息後,不敢親自擔當領導抵抗敵人的責任,急忙傳位給太子趙桓,企圖南逃避難。趙桓即位,是為宋欽宗,改明年(1126年),為靖康元年。這時朝野官民紛紛揭露蔡京、王黼、童貫、梁師成、李彥、朱勔等“六賊”的罪惡,要求把他們處死,宋欽宗被迫陸續將蔡京等人貶官流放或處斬。
靖康元年正月,宋欽宗迫於形勢起用主戰派李綱為親征行營使,部署京城的防禦。李綱剛把京城守備設施布置就緒,完顏宗望所率金軍就已兵臨城下,向開封的宣澤門發起猛烈進攻。李綱組織開封軍民堅守城池與金軍展開激戰,把攻城的金兵擊退。完顏宗望見開封一時難以攻下,便施展“以和議佐攻戰”的策略,宋欽宗原本就是一個畏葸懼戰的昏君,便急忙派使者去金營議和。完顏宗望提出宋須交金500萬兩,銀5000萬兩,牛馬騾各1萬頭匹,駝1000頭、雜色緞100萬匹,割讓太原、中山(今河北定縣)、河間三鎮,尊金帝為伯父,以宋親王、宰相作人質,送金軍北渡黃河,才許議和。宋欽宗竟不顧一切,全盤答應完顏宗望的苛刻要求,下令在開封全城刮借金銀運送給金軍。李綱堅決反對同金軍議和,宋欽宗就以宋兵一次夜間出擊金營失利一事,追究李綱的責任,下令罷免李綱,廢掉李綱主持的親征禦營司,藉以向金人表示議和的決心。
宋欽宗這一倒行逆施,激起了開封軍民的憤慨,太學生陳東等在宣德門上書,要求複用李綱,罷免主張和議的李邦彥、張邦昌等人,幾萬人不約而同來到皇宮前,聲援和支持陳東,要求宋欽宗接見,並砸碎登聞鼓,打死宦官幾十人。宋欽宗不得已宣布再用李綱,為尚書右丞,讓李綱主持京城四麵的防禦。這時宋朝各路勤王兵,約計20萬人也已陸續趕到。
麵對這種形勢,完顏宗望知道以6萬兵馬孤軍深入是難以攻下開封了,於是在得到宋欽宗同意割讓三鎮後,於靖康元年(1126年)二月率軍撤離開封北還。
完顏宗望北還,河北一線的戰局雖暫時平靜,而河東的戰事卻繼續緊張進行著,從靖康元年二月至七月,宋軍曾三次大規模入援太原,合計投入兵力40萬人,均被金軍擊敗,宋軍主力耗折殆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