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一亮,風卓、雲戰、零香和薛魂龍就來到了神女潭邊。
無量山,總的來說是一群山,共有七十二峰,峰嶺錯落,高低起伏,相互堆疊成無以數計的山穀山坳山澗子,有的地方突顯而出,成為寬大的坪地,也有的地方則陡直得難以攀登。群峰山腳斷岩巨石,相反主體無量峰聳立於群峰之外,峰底巨石較少,由山腳到山頂,遠望可見明顯的三層界麵,山腳至山腰中部群屋院落處,多生翠竹,清爽爽的一片翠綠;中部院落至峰頂數十丈的地方,則多生蒼天古木,藤蔓纏於古樹之下,鬱鬱蒼蒼的,鋪青疊翠;間或也見得到巨石,但是不多。到了峰頂,則又是數十丈高的石壁,斧壁刀削而下,陡不可攀。一條又直又陡的天然石道,將山頂一劈為二,從中通到峰頂。
置身於峰頂之下,方圓千裏盡入眼中。且峰頂麵積極寬,可以容納數千人,與別的峰頂陡然收縮絕然不同。這裏,雖然寬大,但也是一處絕地。
對麵的通天嶺,名為通天,實際上比這座主峰矮小許多。
這兩座大山相對而開,加上左側有一群相隔十餘裏的的玉泉峰山脈,鎖攏一起,便在山腳形成了一個極大的口袋式的山穀,隻剩右邊有一個出口。這兩個大山便似堵在無量穀穀口兩側的兩尊大門神。
因為這地方號稱無量山,山穀也就理所當然在被稱作無量穀了。
無量山水源異常豐富,無數水井自山頂或山腰衝涮而下,一路彙流,衝成水澗子,飛作瀑布,共有大小小八十一瀑,一百多條水澗子。它們自上而下相互交彙,最後彙合成幾個大瀑布,飛流而下,又在山腳衝成水潭,這其中,麵積最大的要數魚龍潭,除了它就是神女潭了。
當年唐天穹祖輩初入無量山之際,無量峰山腰已建有樓觀院落,直到傳至唐天穹,將院樓重新命名:大院取名唐門大院。
又有清香閣、天心閣、古劍樓、藏經樓、臨月亭、汲水亭、香蘭屋、竹子林等。
更以超前的目光廣收弟子,又在峰腳那個口袋式的山穀中擴建了兩個大院,取名清風、驚雷。其中夾雜小院無數,用為無量山風鬥士、雷鬥士境界的弟子們修煉住宿之處。
隻有修行到了氣鬥士境界的,才可以上到山腰的唐門大院中,接受高級別的修煉法門。
唐鬥之所以一上山就住進唐門,當然是因為唐天穹的格外開恩。
除了他,可以說直到今天還沒有人破例過。
無量山雖有上千修行弟子,煉到氣鬥士境界的,也就兩百多人,是以山穀大院中住的人比多於山上數倍。
北鬥寒星等人,平時除了接受唐天穹唐天時的訓示,還得負責教導山下眾弟子煉功,所以也多住在山穀清風院中。平時若不是唐天穹唐天時傳喚,再除了有什麼緊急事情,一般也不會輕易上山。
本來,北鬥寒星也是與他們一起下山的,但彼此在清風院外分了道,他們要去監督弟子們晨煉。剩下四人便直奔神女潭來了。
眼前的瀑布從二十幾丈的峰腳石壁上飛落而下,激到潭中,衝起半潭翻跳的水泡,漫到潭邊時,水泡沒了,水紋卻仍是不停晃蕩,溢出潭口,沿著一條寬寬的、彎彎曲曲的石澗子嘩嘩啦啦地向外流去。籠罩在瀑布兩壁的,是多年的古藤,藤條交疊,藤葉成蓋,成群成堆的,象厚厚的積壓著的青雲從上麵堆下來。
風卓望著瀑布,從潭麵一直望到了源頭,問道,“零香,就是這裏。”
零香道,“就是這裏。我們看見的那個隱約的影子,當時就掛在這段瀑布的半壁上,一閃眼就不見了,不是鑽進藤影裏,就是躥進瀑布裏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