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湯的好夥伴
伊尹是商湯的好夥伴,也就是現代人所說的基友。俗話說“好基友,好朋友”,伊尹曆任商朝四代國王的首相。商朝的先賢他培養的就有五成多。
先說一下商朝的這位湯大神吧。他生來的不平凡造就了他的一生一世的不平凡。自鳴條之戰結束,商朝在晉冀魯豫建立的王朝開始產生對全國的效應,疆域一下子達到了150萬平方公裏,這就相當於一個南宋小朝廷的麵積,這使得四方都來臣服。所以從夏朝到商朝的過程也就是原來的部落聯盟變成了內服和外服兼用的方式。這裏的內服,其實就是中央和地方的不明確職權臣服。
這樣的臣服,大部分都可以歸功於伊尹,他是一個非常かわいの人,因為大多數中央和地方的職權劃分都是他製定的。他是一個比較保守的人,他覺得夏朝就是由於上層建築的腐敗而滅亡的,因此上層建築的職權越小越好。所以他將上層建築的職權僅僅分為限製。相應的,他將下麵(也就是地方)的職權無限量的擴大。連朝臣進諫的權力也是無限製的增長,以製約這大了近五百年的上層建築的權利。
這個時候,湯在幹什麼呢?湯當然是在組織軍隊打擊夏朝殘餘勢力,但是這時的殘餘勢力的狀況用馬克思恩格斯的話來說,那就是:“奴隸製正處於上升階段,推翻殘餘勢力不是一蹴而就的,慢慢的、循序漸進的方法才是王道。”
湯並沒有發現,在鏟除夏朝殘餘勢力的同時,自己的國家內也形成了商朝的勢力。這種殘餘勢力我們在第一季中,隻講到商朝滅亡。在第三季(朝韓史)時,我們會講的更加全麵。
湯建立的這個國家,每代國王姓名很奇葩。就比如說湯的姓名就很奇怪。他的名字叫子履,這要到現在,誰願意自己的名字裏有一個鞋子的別稱。“子鞋子”,這個名字怎麼越聽越像鬧著玩的呢!不用說,商朝的曆代國王都姓子,所以,學過韓語的同學可能都會知道一些王侯的名字。朝鮮和韓國在古代是兩個不同的部族。韓語在1897年之前,名字叫做朝鮮語,而朝鮮人最初的起源並不在始祖檀君,而在商朝最後一代亡國之臣箕子。
1588BC,商湯病死。因為其長子太丁早早的離他而去,可見商湯的壽命應該超過百年了。商湯一死,由於他的弟弟都沒有活過他的,所以他的孫子繼位為王,這就是商朝曆史中的第二代王,雖然這個第二代王沒有其祖父的名氣大,也沒有多大的存在感(841BC後的君王才真正有存在感),但是史書將他的名字寫出來,我就有責任讓他的名字重見天日,他的名字叫外丙,外丙名叫子勝。他的功績就是將從大山溝裏的商朝從遊牧民族改變成為了方國。
商湯到太丁再到外丙,這三個上古王所做的功績是很突出的。第一,他們將夏朝的最高統治者的“王後”,改名為國王。避免了稱謂上混亂,為後來的魏晉南北朝時期的女性成為打下了名譽上的基礎。第二,夏朝的滅亡教訓使這三個執政期限長達五十三年的古聖先王很是學習了一陣子。他們將夏朝的統治滅亡歸結了一下,發現,夏朝王位繼承製十分的混亂,他們並不是一味的按照條理即位,而是將後位交給了不成熟的兒子,而正是這個兒子導致了夏朝由盛轉衰的趨勢,這就是商湯為什麼在位五十一年而不退位的原因了。創業難,守業更難。
第三點,也就是說他們創立了一種奇特的通天方式,那就是占卜,占卜,顧名思義,就是蒙人。在占卜的過程中,有些就和現在的算命大仙一樣,基本上都是騙點錢花花。但是在古代,像商湯這樣的古聖先王,沒有任何的科學知識為基點,他隻相信迷信。
第四點,他們創造了第一個起名的方法。說是起名,其實就是給人起外號。就比如說商湯,他有一個名字叫太乙,而他的兒子,名叫太丁,其孫子名叫外丙。看出來什麼門道了麼?
其實,這個問題很好解釋。夏朝基本上都沒有很好定的名字,你就比如說有一位古聖先王名叫不降。它那個降字,有兩個讀音,一個是下降的降字。不準投降,這好像就和商朝那些祖先們給這個王朝的總結,因為他們覺得商朝後期的那些國王簡直不能夠稱為賢王,死都不投降,那叫什麼事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