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探訪普照寺(2 / 3)

我講的話遲書記不置可否,程主任也象沒有聽到一樣。苟小美對我靠著她坐,好象也沒有什麼反映?言談成了我一個的人獨白,就這樣不一會兒大觀鄉到了。尼桑轎車駛進鄉政府,立即有男女工作人員迎上來。他們都親熱地先招呼遲書記,然後再依次稱呼程主任、苟秘書以及我。車上的4個人下車後,程主任先問鄉上誰陪遲書記去普照寺?這時一位姓劉的女副書記應聲出來,說是她陪我們去。苟小美問中午飯在什麼地方安排?劉說鄉上已經派人去廟上了,午飯就在廟子上吃。就這樣我們現在是,連同雷師傅一行6人,朝幾裏地之外的山中古寺走去。

我們這行人進一處山口再走1公裏多,上幾個坡就到廟宇了。這位大觀鄉姓劉的女副書記,人年青30歲剛出頭,長相和身材都不錯。過去我們也認識,聽她說是太平和大觀交界香積寺的人。高中畢業上世紀七十年代的時候,招聘為鄉鎮幹部剛提拔為領導不久。現在她隻能和遲書記、程主任不斷地說著話,偶爾也和苟小美講一句兩句。因為年齡關係他們都叫她小劉!

小劉主要講普照寺新來一位姓袁的居士,是個女作家好象能量很大。她帶來全國佛教協會會長趙樸初的題字,“普照寺女眾道場”,今後普照寺就隻能住女和尚。袁居士還自己掏錢,給廟子上買了架14英寸的彩色電視。袁的愛人是全國著名詩人,也到過這廟宇。見到十年期間的被破壞的慘像,詩人還題詞刊刻在石碑上:山外紅塵山中古寺,兩不相擾各行其誌。意思是紅塵中人,不應該拆去廟上的古建築。

這路上我和雷師傅少話,象是多餘的一樣,他想些什麼不知道?我自己有時間和空間去暇想。小劉家所在的香積寺,我去過隻是沒有到過她家。從書上看到那是唐代大詩人,王維留下過作品的地方。

王維詩雲:

古有香積寺,數裏入雲峰。

林木無人徑,深山何處鍾?

泉聲咽危石,月色冷青鬆。

薄暮空潭曲,安禪製毒龍。

……。

現對照詩中描寫的景色從頭道來。首先由於版本不同,詩的個別詞句可能不同,本文暫且以上述詩句為準。

香積寺在詩人王維之前很久就有了,位於和大觀鎮交界的味江河畔山上。沿環山公路出太平場3~4裏,有一條支線公路進山口,再上行數裏即到。向上攀的山道既陡且高,從下麵看寺廟所在山峰有雲氣繚繞。這就是詩中的“古有香積寺,數裏入雲峰。”

“林木無人徑,深山何處鍾?”。據當地人稱,香積寺山上過去樹大林密,1958年才被破壞掉。唐代人口少全國隻幾千萬人,地盤比現在還大。王維那個時代的林木,有可能茂密到遮天蔽日,道路也被掩蓋住的程度。寺廟的鍾磬之聲,從高遠山上的不知什麼地方傳來?現在香積寺山上樹木也很多,大多數是近幾十年,即改革開放後栽種的。

這裏有一條小山溝,從陡峭的山崖上淙淙而下。水小流水之聲也小,王維因此用“咽”來形容。水是從山崖下來的,故有“泉聲咽危石”的比喻。“月色冷青鬆”,王維到香積寺附近的時候,已經晚上有月亮光照在鬆樹上。由於月光隻是太陽光的反射,沒有溫度詩人謂之“冷”

香積寺山上有幾處冰河時代,冰川運動遺留下來的冰臼深潭。其位置又恰巧在,水溝處有流水進出。最深的據當地人稱有2~3米,麵積大的有2~3平方米,人們可以在裏麵困水或遊泳。遊香積寺的人有從山道上,往深潭中扔石子的習俗取名打妖沱。

詩人在暮色中走到這裏,水潭的流水聲像歌曲在歡迎他。王維猜想今天晚上可能睡個好覺,水潭流水的節奏聲,能幫助他製服失眠這條毒龍。詩的結尾“薄暮空潭曲,安禪製毒龍”,表達的就是這樣一種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