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委機關的秘書之四、中央台拍片
(內容簡介:1988年中國中央電視台劇組,曾用幾天時間在湔江堰市,拍攝成一部15分鍾的兒童旅遊片。小說中的“我”參與整個拍片過程,本章節通過回憶的形式,將這一經過以及相關的故事展現出來。)
目錄:
1、書記接待 3…………………… 10
2、進駐市委11…………………… 18
3、開始工作(上)19…………… 25
4、開始工作(下)26…………… 32
5、艱苦拍片(上)33……………… 39
6、艱苦拍片(下)40……………… 46
7、陸海苑的常客47……………… 54
8、清城山拍片(上)55………… 65
9、清城山拍片(中)66………… 75
10、清城山拍片(下)76……… 85
11、後山拍片86………………… 93
12、事成之後(上)94……………99
13、事成之後(下)100………… 106
14、畫報社組稿(上)105……… 110
15、畫報社組稿(下)111……… 118
16、央視的回聲(上)119……… 125
17、央視的回聲(下)126……… 131
*******************************************************************************
1、書記接待
(內容提要:中央電視台來湔江堰市拍片,這本來是好事一樁,但是從一開頭就波瀾起伏。)
1988年7月,輔導站學員的期末考試結束後,雖說是暑假開始,但市委機關和宣傳部的工作照舊。市委中心組的學習活動也是每月底,抽4天進行一次。我女兒這年8歲暑假後,將上北街小學三年級。也就在這個暑假,成都軍區戰旗文工團姓朱的手風琴演奏家,來湔江堰市辦學教授手風琴。好象全國都出現手風琴熱,中央電視台的鞠蘋姐姐,也在電視中作了專題節目。聽她說北京的大街小巷,都能聽到手風琴那寬廣的音樂聲。據統計北京有3萬多以孩子為主的群體,利用業餘時間學習手風琴。改革者開放後剛吃上飽飯的人們,加大對自己子女的教育投入。大家都希望自己的下一代,能夠以嶄新的風貌,建設自己更美好的生活。
和許多人一道我也將自己的女兒,送到學習手風琴的班上。朱老師的班辦在北街小學,每周星期天上午、下午各一個班,共有100多個孩子參學。孩子們大小不等,有的小學一年級6歲,有的已經6年級12歲。按朱老師的布置大多數都使用,天津產60貝司鸚鵡牌手風琴;也有家長為孩子購買,上海產百樂牌手風琴的。每次學習都有家長陪同,有的是父母、有的是爺爺奶奶、還有的是親戚。
幾年下來能夠堅持學習,業餘考上十級水平的孩子不少。但能夠考取師範音樂專業,或音樂學院的鳳毛麟角。其中的經驗是,隻有父母陪同的稍有成效,其他人陪同的無一例外都堅持不下來。這時的奧妙是孩子都有玩耍的天性,父母才能下得了狠心。為了兒女的將來,把孩子的天性適當抑製。讓他(她)們學有所長,今後能夠更加適應社會。
我家裏麵女兒學習手風琴,最初幾級課是愛人前去。後來她也就不知所雲,隻得我自己去陪同。這一陪就是小學3年、初中3年共6年。中間的插曲是女兒學琴入門後,朱老師要求買一架天津產,鸚鵡牌4排簧的演奏琴。當年這種琴在成都售價1800元,但是很不好買大小樂器商店都沒有。朱老師也積極想辦法,後來聽說成都人民商場有一架。不過等到他趕去的時候,已經有人捷足先登給購買走了。
我曾經請湔江堰市駐北京辦事處的同誌,如果有機會去天津幫忙購買?主觀想法是天津生產這種琴,應該是好買一些。後來北京辦事處的人回來說,他們有人去過天津鸚鵡牌手風琴廠,但是在廠家的商店也買不到。說是全國各地商店都在那裏候著購琴,已經供不應求計劃排列很長。後來這鸚鵡牌4排簧的演奏琴,是在成都市公安局旁邊,一私營樂器店買到的。我偶然看到這家店,店主是個40多歲中年男人。他叫我先登記貨到付款,售價仍然是1800元。果然1個月後店主電話通知,去成都這家商店取琴交錢。我乘公交車專程去購琴,錢貨兩清即將離開了。這時候店主還意味深長地說:今後有樂器方麵的需求可以再來,他不會叫人失望!
1995年的時候成都一所文化藝術中專校,開門辦學到各區縣招生。大家都知道這時候大學、中專都還沒有擴招,特別是音樂類學校招生少得可憐。這所中專校音樂班總共招10個人,初試不算全成都19個區市縣,僅參加複試即100人以上。所幸的是我女兒專業考試得第一名,成為該班唯一的公費生。她隻交每月夥食費200元,三年中專學習累計交夥食費幾千元。音樂班其餘9人都要交學費!三年也就多交1萬元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