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清城山拍片(上)
(內容提要:央視劇組上清城山拍片,第一站為建福宮和月沉湖,他們得到當地管理部門的全力配合。)
上午8時10分陰沉沉的天色中,載央視劇組和我;以及苟小美母子的兩輛車,從市委大門駛出。因為映紅導演已經指定,小燕子還是和我同坐前排副駕駛座位。這個可愛的小女孩一路上,總哼唱她最喜歡的“我愛北京天安門”。小虎子和胖阿姨坐在一起,這時候的他總是一副受委曲的樣子。現在我已經知道,每到一個新的旅遊點的拍片過程。首先土地爺手扶拐杖帶著兩個孩子,從兩個龍頭的搖籃下來。後來電視放映的時候,這龍頭搖籃先在雲彩中飛行,降落地麵三人再下來。然後孩子由土地爺帶領,遊覽一番新的景觀。實際上是這三個人起鏡頭作用,將央視劇組拍攝的美好風光,展現在中國和世界麵前。
路線和前幾天去玉堂鎮拍片一樣,隻是這次要行駛15公裏多。我們出城過橋先路過玉堂的公路,中興的場鎮、向左拐再過沙溝河上的橋。中興鎮這裏如果向前直行,5公裏到翠月湖鎮,再5公裏到石羊鎮。現在我們車右拐經清城山口外的,景區管理局和清城一小,再進山到清城山大門處的建福宮停車場。車上我向劇組人講解:據《清城山誌》清城一小過去叫雙鍾寺,是座佛家寺廟解放後改做小學。(再後來林青霞女士捐資辦“青霞學校”,學校移到1公裏外,沿山去大觀、街子鎮公路的左側。1988年時學校還是原來的樣子。)學校內外有近百棵碩大的楠木樹,是白鶴的棲息場所。每年春、夏、秋三季,無數遷徙來白鶴們,在上麵結巢築窩繁衍後代。
幾百米之外公路邊的原長生宮,也有同樣多的楠木樹,也有同樣多的白鶴駐紮來往。先前在市委機關陸海苑時候,我已經央視劇組的講過長生宮和長生殿。這時現場講解我進一步,向陳步等人作詳細說明。長生宮是清城山的主廟之一,過去為為青城山最大的廟宇。文革期間被養鹿場占用,作屯儲喂鹿子用的青崗樹葉。不料被一把火將主要建築,與天師洞三清大殿差不多的長生殿燒毀。還燒死幾棵千年古樹楨楠,燒壞兩尊碩大的唐代石獅。後來省醫藥公司又拿去辦製藥廠,繼續在裏麵汙染環境;折騰這裏的青山綠水,又弄死幾棵楠木樹。改革開放後長生宮由都江堰市收回,不過已經不再是廟宇了,市上準備在這裏蓋“鶴翔山莊”賓館!
清城山口處的赤城閣,傳說最初是劉備兒子劉禪修建的。和長生宮一樣,都是紀念三國和西晉時期,道家名人範長生的。我年青時曾聽這山上的道長易辛瑩大師講,魏蜀吳三家歸晉之初,四川戰亂過一些時候。範長生站出來集千餘家,保青城三百裏,範主要的據點就在長生宮這裏。網絡載:範長生 (?~318)十六國時成漢道士,涪陵丹興(今四川黔江)人。史書上說他活了138歲,從蜀漢國(221年~263年)活到成漢國。範精通天文術數,博學多藝,居於清城山(今四川都江堰市境內)。擁有部曲幹餘家,為當地天師道首領。
唐玄宗並沒有到過長生宮,他和楊貴妃長生殿相見,是唐代詩人白居易詩中寫的。白居易《長恨歌》詩中寫道:“臨邛道士鴻都客,能以精誠致魂魄”。說的是長安作客的四川道士,能夠施展法術;讓玄宗和貴妃兩個的靈魂,在距玉環出生地不遠處相見。但這時已經是安史之亂,貴妃被迫自殺後!之前馬嵬坡的時候,“六軍不發無奈何,宛轉蛾眉馬前死。”貴妃已經不在人間,人鬼有別相見之後還得分開。於是兩人:
“臨別殷勤重寄詞,詞中有誓兩心知。
七月七日長生殿,夜半無人私語時。
在天願作比翼鳥,在地願為連理枝。
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絕期。”
……所謂長生殿即在原來的長生宮這裏。
楊貴妃名玉環,出生地唐代蜀州,具體在都江堰市聚源鎮。那裏至今有落妃池,即她小時候滑落下去過的水池;送妃橋,當地鄉鄰們送別楊的地方;迎祥寺,貴妃即其家人的家廟等。
玉環曾經是唐玄宗的兒媳,為第18個兒子壽王李瑁的妻子。因長得太美且通音樂善歌舞,被玄宗命令身著道士服飾入宮,號太真居士以掩人耳目。詩人白居易在作品中,設計了兩人的靈魂,在家鄉的道家宮觀相會的情節。可惜的是唐玄宗和楊貴妃靈魂幽會的長生殿,還有那幾棵作為見證的千年楨楠,兩尊石獅永遠失去了。
近年市委遲書記籌集資金,準備將這裏修建成鶴翔山莊賓館,作市上的招待所使用。陳步等人聽了後認為:唐代詩人白居易《長恨歌》那麼有名氣!按目前的政策如果將廟宇,特別是長生殿恢複起來,對地方上可能還要好一些。隻是修賓館市委已經定了,我可不敢把這建議,向市上領導轉告。
我告訴他們湔江堰山上,保存有唐玄宗去過的地方!曆史上唐代安史之亂的時候,唐玄宗幸蜀來四川成都避難。曾經去清城山的天倉山(現王婆岩上皇觀),探望自己的兩個出家隸道的姊妹,玉真公主和金華公主。未料兩位公主已經,羽化升天蹤跡全無。這時候唐肅宗已經繼位,唐玄宗已經改做上皇。他到過的那座廟宇就叫上皇觀至今尚在,那裏有棵千年唐杉,很可能見過玄宗皇帝?
我們的兩輛車駛進山口,到了建福宮門前的停車場。雖然是早晨清城山的遊人已經很多,四周賣旅遊紀念品的鋪麵、攤點也多。劇組的人和箱子、孩子下車,有懂得起的看出是拍片。再看到攝像和錄音三人,胸前掛著央視台徽的標記;陳步身背央視徽記的人造革包,更多的人都知道央視的人拍片來了。象那幾次拍片一樣,許多人隻遠遠觀望,看央視劇組也看美國洋娃娃。可能人們都有俏像意識,不願意自己的形像被拍。
這時一個30多歲的漢子迎上來,他自我介紹姓徐叫老徐,清城山管理局同時又是清城山鎮的幹部,該單位兩個牌子一套班子。老徐先說央視劇組的人來啦?然後又說管理局羅建同書記和竹正勇鎮長,叫準備了10 乘滑杆,如果不夠再請這附近有的是。費用央視劇組和市委都不給付,由管理局在這群抬滑杆人的管理費中扣除。這時候的清城山上,還有屬於太平鄉的清城村,3個村民小組、600多男女老少山民、有耕地700多畝。十多年後到2000年,湔江堰市申報世界遺產,這些山民才搬遷下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