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章偉哉湖南(下)(1 / 3)

22、偉哉湖南(下)

(內容提要:湖南省是中國革命時期的中心地帶,這裏英雄輩出群星閃耀,演出一幕幕威武雄壯的活劇。)

長沙市博物館裏還有太平天國的文物,其中有部分是西王肖朝貴遺留下的。1852年10月,肖戰死在長沙城天星閣之下。珍姑娘強調湖南民風強悍,有“湘人不倒華夏不傾”之說。

我從書籍上知道:實際上肖朝貴隻所以戰死天星閣,是自己率領部隊走錯了路。天星閣是長沙城牆一拐角處之上的亭子,長途奔襲的太平軍誤以為是城門所在地。他們在這裏發起進攻但被擋住,不得已強攻硬上冒死攀爬。肖朝貴帶頭衝鋒被城牆上,銅炮發射的鉛子擊中胸部,身負重傷沒過多久即去世。如果他們事先弄清城門所在位置,長沙城應當是打下來了。以後太平天國的日子可能好過得多,至少太平軍死敵曾國藩的湘軍組建不起來。清朝庭的禮部右侍郎曾國藩本人,因生母去世丁憂回籍,當時也在長沙城中。如果城破國藩絕難生還!那麼太平軍將少一勁敵。

珍姑娘還講了另一個湖南人,即華容縣人何長工的事跡。何是中國無產階級革命家,軍事家,軍事教育家。曾任地質部副部長、黨組書記,成都地質大學(現理工大學)的創始人。1927年參加秋收起義,任紅28團黨代表,紅八軍軍長,紅十三軍政委,紅軍大學校長,紅九軍團政委,抗日軍政大學副校長,東北軍政大學代校長等。何最大的曆史功績是,牽線朱毛紅軍會師井岡山!這件事相關文獻資料很多,這裏不再累述。

何長工的另一大事為三十年代初,何作為紅軍的高級將領,赴上海參加黨中央召開的會議。受地方黨委托他冒著生命危險,攜帶了紅軍打土豪得來的部分黃金,交給黨中央作經費用。因為當時蘇區使用的24兩大稱(這種木杆稱我少年時候,也曾在四川家鄉見過),上海使用16兩小稱,兩者每斤相差8兩之多。何從蘇區帶去的黃金,多出的部分竟有10多斤!按當時黨組織規定多出的黃金,可以由攜帶者個人支配。

何長工參加革命,家人和親戚都受到敵人的迫害。有人建議他用這筆巨款,將家人和親戚們轉移以求得安身。何考慮到黨組織經費困難,將多出的10多斤黃金,全部都交黨中央。黨中央的負責同誌感慨萬端!打算將何的妻子和兒子接到上海來,何為了不增加黨的負擔沒有同意。不久敵人先是蓄意將何家親屬扣為人質,最後將他們(包括何的愛人孟素亞、兒子何光球、何光星)一家三十餘口全部殺害。再加上何的親戚,被敵人殘害的何姓共200多人!

1955年至1965年,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一次授銜期間,全軍共授1614位開國將帥。包括10名元帥、10名大將、57名上將、177名中將和1360名少將。其中湘籍開國將帥202位,占總數的百分之八。十大元帥有彭德懷、賀龍、羅榮桓三位,十員大將有粟裕、黃克誠、陳賡、譚政、蕭勁光、許光達等六位,57名上將有19位,177名中將有45位,總數居全國各省市之冠。真真是“湘人不倒華夏不傾”!(共和國十大元帥,川中有朱德、劉伯承、陳毅、聶榮臻等四位元帥,大將有羅瑞卿。)

……。

瀏覽完長沙博物館,珍姑娘帶我們去橘子洲。過湘江的的時候她乘座的豐田車領頭,特意經過一道新修大橋讓我們參觀。現在這橋叫湘江二橋,又稱銀盆嶺大橋。距湘江一橋(橘子洲大橋)約3.5公裏 ,為“雙塔單索麵預應力混凝土斜拉橋”。位於湖南省長沙市城區,東起伍家嶺,西至銀盆嶺。主橋總長1025米,大橋全長3616米,雙向4車道,橋麵寬25米。其中機動車道寬15米,兩側非機動車道各3.5米,人行道各1.5米。大橋共有橋墩159個,總投資1.45億元。大橋1987年開始興建,1989年12月建成竣工,1990年1月30日建成通車。為319國道上的一座重要樞紐橋梁!據悉該橋建成之初,還是中國跨度最大的,雙塔單索麵斜拉橋。

橋上停車參觀的時候,珍姑娘為家鄉建設成就而得意的神情,至今想起來仍然曆曆在目。不過這時候我已經去過廣州、深圳、珠海等地。廣州珠江上的一座新橋,和湘江二橋差不多。但那座橋更闊更大更長,更是氣勢磅礴威武雄壯。廣州橋上駛過的各類汽車,遠遠比長沙更多、更好、更快!由於改革開放先從東南沿海開始,那裏成為中國經濟發展的引擎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