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少奇故居(中)(2 / 3)

1947年3月國民黨軍攻占延安,中央書記處5大書記分工。澤東、恩來、任弼時指揮打仗,劉少奇和朱德搞土改。受澤東同誌委托,劉少奇同誌對新中國經濟構成,和發展道路進行係統研究,提出比較完整的設想。為黨的七屆二中全會,繪製新中國建設藍圖,作了重要理論準備。他領導建立華北人民政府,使之成為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的雛形。

新中國建立後劉少奇的作用重大,十年期間對他這方麵的攻擊甚多,經過這段曆史的人應該記得有這樣一些。

首先文化方麵,有人把大陸解放前1948年拍攝,1952年上映的電影《武訓傳》。和1948年的香港電影《清宮秘史》,兩部電影的賬算在少奇同誌頭上。借批判之機廣大群眾看了這兩部電影,在精神產品貧乏的年代,大家都乘此機會飽了眼福。當時隻有8個樣板戲!,之外自二十世紀三十年代起,包括曆史上留下的全部文學、文化、藝術產品作品,都被林X、“王張江姚”貫之以封資修的罪名。

十年期間將建國16年以來少奇同誌的全部工作,都放在澤東的對立麵。說他解放初在天津講話中,向資本家搖尾乞憐,鼓吹剝削有功。實際上少奇同誌在百廢待舉的時候,鼓勵人們站起來發展生產。他的天津講話有些用語可能不當,但是實際效果很好,為3年國民經濟恢複起了重大作用。農業合作代運動中,說少奇同誌砍掉30萬個合作社,要在中國發展資本主義。這件事的真實情況未見相關資料。

1981年筆者工作在湔縣縣委辦公室調研科,當時全縣1980年試點包產到戶,這年即實行大包幹農業生產責任製。不久人民公社改稱鄉鎮,大隊、生產隊改稱村組。領導和同誌們的議論是,劉少奇有遠見,1955年就砍掉30萬個合作社!大包幹實際上就是少奇同誌“三自一包”( 自由市場、自留地、自負盈虧、包產到戶)的翻板。此外少奇同誌還主張“四大自由”,(自由租地、自由貸款、自由雇工、自由貿易)現在看應該為市場經濟的思想先導。十年期間我親身經曆,有人把劉少奇的“三自一包”、“四大自由”拿出來說是要批判。但研究了一陣子之後都說不好批判,最多是不搞社會主義集體。

黨的八大上少奇同誌主張,把黨的工作著重點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集中力量提高社會生產力。十年期間攻擊他是修正主義,背離了階級鬥爭為綱。他支持周恩來反冒進,人們就“反反冒進”,在全中國掀起冒進的狂潮。1959年國慶十周年北京遊行,天安門前經過的隊伍中,有一長溜小煉鋼爐的模型。當時的人們歡呼雀躍,現在如果再看簡直慘不忍睹!他主張對外支援要量力而行,就被戴上“三和一少”的帽子,說他投降國際帝國主義。當年全世界共產主義陣營,隻剩下一盞明燈(阿爾巴尼亞),一個同誌加兄弟(越南),一個紅太陽(中國)的時候。我們勒緊褲帶支援越南,是出於反對帝國主義的需要。與此同時援助阿爾巴尼亞,那就完全是笑話一樁。

廬山會議上彭德懷等人,被打成右的反黨集團。劉少奇還要試圖起草反對左的文件,主觀上想左右一齊反對。可惜由於當時的曆史條件,他反左的願望沒有能夠實現。在六十年代初經濟困難時期,他深入了解實際情況,傾聽群眾呼聲。深切關注國家的安危和人民的疾苦,堅決支持“調整、鞏固、充實、提高”的正確方針,並作了卓有成效的努力。

1962年“七千人大會”上,他直呼三年困難時期,為“三分天災、七分人禍”, 起碼動機是好的。主張在農村搞“三自一包”、“四大自由”,則20年後1982年中央一號文件,《全國農村工作會議紀要》才開始實行。隨即而來1962年“小四清”,和1964年“大四清”,他都想把矛盾限製在具體問題上。如“四清與四不清”,“黨內外矛盾交叉”,避免把矛頭對準廣大幹部。有人攻擊他“吃小虧占大便宜”,轉移鬥爭的大方向。保護走資本主義道路的當權派,從而保護以他為首的資產階級司令部。劉的不足之處是他也曾鼓吹過躍進,但沒有檢討自己的過錯。毛檢討了自己的錯誤,說凡是中央犯的錯誤,“直接的歸我負責,間接的我也有份,因為我是中央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