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瞻仰韶山(中)
(內容提要:澤東和家人在韶山的活動,至今為人們津津樂道。我們一行人在韶山的經曆,也留下很是深刻的印象。)
1921年春,毛回到故居教育引導全家投身革命。
1925年和1927年澤東回鄉領導農民運動,在這裏召開過各種小型的會議,建立了中共韶山支部。
1950年5月,毛的長子岸英回韶山,看望鄉親省視故居!再後來毛岸青和媳婦邵華也回來過幾次。1977年他(她)們的抒情散文《我們愛韶山的紅杜鵑》,曾感動億萬中外人士。
故居建於中華民國初年,為南方農宅形式,院落坐南偏東土木結構,泥磚牆、青瓦頂,一明二次二梢間。左右輔以廂房、進深二間,後有天井、雜屋。屬於毛家的共13間半,建築麵積223平方米。
右廂房第2間是澤東父母親的臥室,右廂房第3間是毛少年時代的臥室兼書房。1925年2~8月,澤東偕楊開慧回韶山開展農民運動時,也居住在這裏。並在這個臥室的閣樓上召開秘密會議,培養和發展了毛新梅等人加入中國共產黨,建立中共韶山支部。右廂房第1間通常是吃飯的地方,1925年毛曾在這裏召開過多種小型會議。1927年初毛考察湖南農民運動,回韶山時曾在這裏召開調查會。故居的附近還有毛少年時代讀書的私塾、遊泳的池塘等處遺址。
1964年當地政府在距故居1公裏外,新建了舊居陳列館。後改名為韶山澤東同誌紀念館,麵積5900平方米,陳列澤東革命實踐活動的部分文物和照片,並負責故居的保護工作。紀念館位於韶山衝引鳳山下,整幢院落坐南朝北。紀念館建築為江南園林風格,雅致清新、房屋庭院穿插有序,被譽為中國當代園林建築中的經典之作。
改革開放後當地人將紀念館又作改造,與這裏的環境更為協調。如序廳設計,將原有序廳加寬6米,加高1米多,擴展了視覺空間。序廳的中心——主席大型漢白玉雕像,取材於北京房山。由北京軍事博物館,著名雕刻家劉林設計創作。同時序廳采用部分通透的形式,借景入室使主席雕像,與園林花木融為一體。序廳正牆為著名畫家李如創作的《東方紅》巨幅油畫,畫麵壯觀氣勢宏大,給人以強烈的震撼。前麵文字都是網絡下載,我兩次來都沒有進去,同行的人也沒有去。原因前麵章節已經說了,澤東主席的功績事跡,大家都耳熟能詳。
1990年10月19日下午,我們來的時候故居背後,坑道式防空洞還對外開放。洞長約100米,裏麵日光燈照明如同白晝,具有防震、防毒、防核爆等功能。據洞壁上的文字簡介,能抗10萬噸級的核爆炸。我們走出防空洞,洞門外平台一樣的地上,有一位做針線的中年婦女。她坐在一把竹椅子上飛針走線,悠閑地上下舞動手臂。因為是星期天,旁邊有個做作業的小男孩,另外擺放幾把供遊人休息的竹椅。幾十米之外的磚瓦房屋應該是其家,有個中年男子在屋外挖地。
平台地上有道路指示牌,此去主席母親墓地500米。苟小美等人都要去看,我隻想在這裏坐一會兒;商議後他們4個都去,我在這裏等著。平台地這裏位置稍高,能看到去墓地的道路上,有牽索不斷的人群來往。我在一張竹椅子上坐下後,那位婦女主動和我交談。她說主席家沒有人哪!主席1976年北京去世。他的兩個弟弟:一個紅軍時犧牲在江西,一個抗戰時犧牲在新疆。韶山衝這裏現在還一個叫毛澤連的堂弟,已經快80歲了。澤連的兩個兒子、一個女兒都在韶山市工作,他自己住在鄉下靠種菜為生。
毛澤連為毛澤建烈士的弟弟,爺爺和澤東的爺爺是兄弟,為未出五服的堂兄弟。住在韶山衝東茅塘,距離此地有1公裏多,那裏是澤東爺爺的祖居地。澤連有一隻眼睛不方便,當年鬧農民自衛軍的時候,在山上被樹枝給戳了。解放後澤連去過北京,主席送他去醫院治眼睛,因為受傷時間太長沒有治好。他的愛人叫張玉蓮,兩人一年四季在田裏摸著幹活。
(1995年9月,毛澤連在去世前12天,還在地裏忙著澆菜。韶山衝見過老人家種蔬菜地的人,至今都感歎地說,那些蔬菜是主席的堂弟用手摸出來的!毛澤連去世有全國大報刊發布消息。澤連老人是領袖的親戚,但從來沒向國家伸手,一直是種菜過日子。韶山自發地萬人空巷,為毛澤連舉行了隆重的追悼會。毛的兩個女兒李敏、李納也發來唁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