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章 隱居(1 / 2)

這個玄衣的男子名叫‘孟山’,年長薑夢桃十歲,是這山中獵戶家的兒子,也是薑夢桃父母最親近的徒弟。與薑夢桃兄妹相稱,卻有半個父女的情意。

當年,薑夢桃的父母從山外來到這裏,正好趕上孟山的母親生產。因為孩子巨大,所以疼的死去活來的,就是生不下來。山裏沒有好的穩婆,也沒有醫術高明的大夫,眼看著快不行了。叫天,天不應,叫地,地不靈。孟山的爹走投無路。母子二人的性命懸於一線。

然而,上天有好生之德。恰巧,薑夢桃的爹懂得醫術,及時給孟山的娘施了針,又用了催產的藥,救了他們母子一命。孟山也順利的降生了,一個極白胖的男孩。

山民天性淳樸,知道感恩,孟山的爹跪在地上,淚流滿麵,對薑夢桃的爹叩謝不止,還特意請薑夢桃的爹給孩子起了名字‘孟山’。

孟山與薑家的緣份不淺。山裏的人,自己沒有文化,卻從心裏十分崇敬讀書識字的人,所以孟山的爹娘當時便求了薑夢桃的爹娘,收自己的兒子——孟山做了徒弟。

‘孟山’,實為‘夢山’。意思是,自己夢想中的大山。孟山恰巧姓‘孟’,這裏又是薑夢桃爹娘眼中的夢想之山,所以以音化字,起名為‘孟山’。

事實上,薑夢桃的爹娘也是非一般的人,為了躲避災禍,不得已才來到這裏。可能是冥冥中自有主宰,也是緣份天定,他們機緣巧合的看中了這一處如世外桃源般的好地方,想要於此地定居下來。

薑夢桃的爹,名叫‘薑峰’。薑夢桃的娘,名叫‘林四娘’。除了姓名,他們的來曆對於山民們至今仍然是個秘。可是,善良、淳樸的山民們並沒有計較這些,也沒有追根溯源、刨根問底,而是極寬容、熱情的接納了他們。

一切都似乎是那麼自然的順理成章,水到渠成,沒有半點兒的違和。薑峰和林四娘在這裏安定下來,還在村民的幫助下,建了自己的房舍。

起初,依照孟山父母的意思,是想邀請薑峰和林四娘一同在村裏居住。大山裏,人跡少,野獸多。在村裏住,大家方便相互照應。可是,林四娘不知道是為著什麼原因,有些不情願。孟山的娘感到她似乎更喜歡獨處,不太喜歡多與人親近。最後,薑峰和林四娘還是選了在離村約二裏左右的山坡上,砍竹、建房。

這裏處於竹林之中,環境清幽,離村不遠。不太冷清,也不熱鬧。既可以獨處,也不至與村莊斷了聯係。算是個中庸的決擇。

房舍的大小,架構都與山民們常住的房屋不同。山裏人的房屋也簡單的很。一處小院,隻要一間正房,一間耳房,一間柴房,一間牲口棚,就完全齊備了。再無其它。

薑峰和林四娘的房舍不僅架構與山民們常見的不同,所建的麵積也比較大,從薑峰畫的圖上看仿佛是大戶人家一般,各房的用處都很講究,臥室、廚房、起居、餐廳、柴房、書房……大大小小的,共有十餘間。全部用超過碗口粗的竹子打樁,架起來,下麵再壘石頭墊了,這樣可以使房基更加的堅固。所有建房用的竹子也是經過特別處理的,隱隱透出油光,堅韌、不腐。

房子建的大,砍伐的竹子也就多。薑家的房子建好之後,山坡上,原本生長茂密的竹子也倒了一大片。光禿禿的,像是生了癩痢疙瘩後,為了方便上藥從密發中剃除了一塊。疙瘩好了,新的毛發還沒有來的及長出來,地方空的難看。

為了彌補去除竹子後的空缺,也為了讓居住的地方更美,薑峰特意從山外買了許多桃樹的苗兒,栽在沒了竹子的空地上。他也許是太愛桃花了,從此以後一發不可收拾,越種越多,到了後來累積下來,房屋周圍居然有數千棵之多。一到春天,山坡上桃花盛開,如同竹海落霞,好看非常。

山中的日子,清靜、平和,似行雲流水。人心也靜了。林四娘從不出門,沒有特別的事,也很少到山下的村莊裏走動。山民們都以為她天性如此,所以也從不勉強。

薑峰似乎是個愛熱鬧的人,沒事兒的時候經常到村裏串門。可是,為了林四娘,他寧願放棄那些熱鬧,總是呆在她的近處,靜靜的陪著她。然而,隻要是人就要顧及自己的生計,要生活柴、米、油、鹽、醬、醋、茶,一樣也缺不得,薑峰和林四娘當然也不能例外。山裏的日子清苦,可以收獲的東西不多,山民們辛辛苦苦一年也不見得有多少收入。但是,他們的錢財似乎比山民們來的容易的多。每每總有新奇的東西帶出山外,在市集上,這些東西也總能賣個好價錢。

雖然薑峰和林四娘隻有兩個人,但是他們平日裏的花銷卻比山民們大的多,所以單單靠賣這些奇貨,是遠遠不夠他們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