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飛快,過了清明,入夏前,日日都是放風箏的好日子。
‘清風如可托,終共白雲飛’。
每年,太師府裏都有‘放晦氣’的習俗。今年當然也不例外。因王棲桐明年要入宮,所以老夫人特別叮囑她,一定要好好的做個風箏放了,把不好的事情都帶走,來年可以順順利利的成婚。
景堯也很喜歡放風箏。這兩天,他天天來青蓮小築和王棲桐她們一起紮風箏。
王棲桐的風箏意義特別,多有講究,設計了幾個花樣都覺得不好,還得再想。
景堯的風箏倒做的快,兩天就做好了。他做的是一隻老鷹風箏,取‘鷹擊長空’,‘鵬程萬裏’之意。意思是,他的誌向高遠,將來一定要少年酬誌,大展宏圖。
薑夢桃一直在幫著王棲桐畫風箏的圖樣,似乎沒有半點兒要做自己的風箏的意思。景堯好奇問她,“夢桃,你自己的風箏不做了嗎?”薑夢桃笑答。“我的風箏年年都是哥幫我做的。今年,想必他也一定替我做了。”景堯知道孟山對薑夢桃的寵愛,認為他一定會費盡心思為薑夢桃做一個特別精巧的風箏。那會是一個怎樣的風箏呢?他們兄妹一向行事巧思出奇。風箏也一定是與眾不同的。景堯心裏越想越好奇,忍不住跑到孟山那裏,一定要看個明白。孟山拗不過他,隻好把做好的風箏拿出來給他看。
結果出乎意料,完全不是景堯想的那樣。孟山給薑夢桃做這個風箏,非常的不能再平常了,就是一般家庭的孩子平時做的那種最簡單的鬥方風箏。上麵啥也沒有,白紙,隻飛了一些深淺大小不同的桃紅色的點子,好像是胭脂。孟山說,那是代表桃花的花瓣。景堯看看覺得不像,沾在上麵反倒是多餘的很,像是把一片純白給弄髒了一樣。聽了他的論言,孟山抿嘴淺笑,不以為然,仍然小心的把風箏收好,等薑夢桃需要時來取。
回去以後,景堯百思不得其解,想不通薑夢桃為什麼要給自己用這麼一個簡陋的風箏,實在是抑製不住心中的好奇,就直接找薑夢桃問。薑夢桃就是不肯回答。他隻好又折回來問孟山。孟山說,“夢桃的心思最和別人不同,年年都是如此。她不要什麼鳥獸花卉。隻喜歡在風箏上寫字。現在做的這個就是底子。等她想好了,會在上麵寫一篇賦,把自己的心思全寫在裏麵。等到放的時候,可以把自己的心願承載在文字裏全部帶走。”
景堯不解,“為什麼?放風箏不就是為了放走身上的晦氣嗎?幹嘛要在上麵作賦?”孟山道,“那是夢桃認為,天上有仙,放走的風箏是自己讓風帶給天上神仙的書信。不是有詩嗎?好風頻借力,送我上青雲。所以,她認為那些字一定要寫,而且要認真的寫。這樣天上的神仙才會認真的看。”
這是什麼奇譚怪論。景堯以為必然不能實現,拿它當笑話講給老夫人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