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了暮春,就是初夏。晚上,蟲子也多起來,悉悉索索的爬行在草叢之中。園子裏時時可以聽到蛐蛐的叫聲。
雨多了,池溏裏漲了水,空氣中有悶悶的感覺,夜帳中隱隱的傳來蛙叫的聲音。
今天所講的內容不多,講道帝王遣人采風民間以知民情、民意。先講了《詩經》,又連帶著說到詩文之美。太師本是文人,當然愛文,便又隨便說了一遍《離騷》。
“……紛吾既有此內美兮,又重之以脩。扈江離與辟芷兮,紉秋蘭以為佩。汩餘若將不及兮,恐年歲之不吾與。朝搴阰之木蘭兮,夕攬洲之宿莽。日月忽其不掩兮,春與秋其代序。唯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遲暮。不撫壯而棄穢兮,何不改乎此度?乘騏驥以馳騁兮,來吾道夫先路!……”
美亦美哉,但太憂怨淒涼,令人感歎。太師誦完,立在門外廊下,仰頭望月,凝視良久。薑夢桃和景堯麵麵相覷,不解其意,想不出為什麼太師突然會吟起屈原的《離騷》來。
過了一會兒,太師收回心神,轉身微笑著對薑夢桃說,“夢桃呀,你去架子那裏,把上麵的那個樟木盒子拿過來。”“是。”薑夢桃順從的領命,輕巧的走到架子那裏,將太師所說的那個樟木的盒子取了下來,抱到書房中庭的圓桌上放下。
此時,太師已移步從門口跨檻進來,邊走邊說。“打開看看。”薑夢桃依照太師吩咐,小心的扭開鎖鈕,掀開盒蓋,裏麵放著的是一把琴。
這把琴顯然不是什麼名琴,從材質和做工上看都很普通。然而,裏外擦拭無塵,品相保存完好,絲弦齊備,足見太師對它的重視。薑夢桃心生好奇,想來這把琴一定大有來曆,不然太師不會如此細心的收藏。
景堯也走過來了。他認得這把琴。這是太師當年在學院時,他的恩師送給他的。自從得到的那一天起,太師對此琴就愛如珍寶,一來是因為師徒情深,二來是將它看成是師傳精神的象征。
景堯一直都很想要得到此琴,也跟太師糾纏了幾次,都沒有得到應允。此時,見太師突然讓薑夢桃拿出此琴,景堯的心‘格登’一下子跳空了一格,莫名的緊張。“外公,你今天怎麼想起來要把它拿出來呀?”他想得到的答案不是心裏所猜的那個答案,又很怕太師回答的答案正是心裏所猜想的那個答案。
景堯呼吸聲重。薑夢桃微驚,側目看了他一眼。隻見景堯眼望太師,身體緊繃,充滿期待。
太師含笑,走到近前,愛惜的撫了一遍那把琴。“夢桃呀,老夫今天就將此琴贈於你。你可要好好的珍惜呀。”一片語重心長。
薑夢桃啞然。景堯驚訝,一時妒憤難忍,不滿的叫喊道,“外公,這不公平。我是你的親外孫,而且已經要了那麼久,你都不肯給我。為什麼今天要把它給夢桃?”眼裏已是委屈的淚水在轉。
太師慈祥的摸了摸他的頭,安慰道。“景堯呀。琴,須有知音。不是外公不肯給你,而是相比之下,夢桃更適合此琴。”“知音?”景堯才不願意相信薑夢桃就是此琴的知音。“憑什麼夢桃就是知音,我就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