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翰軒、王翰澤的心情可沒有這樣的好。尤其是王翰軒,整個人看起來心事重重的。他離了群,獨自坐在臨窗的椅子上,發呆。
心事作崇,王翰軒忍不住時不時的向夫人、小姐那邊瞟上一眼。多看了幾眼以後,他覺得那個工部侍郎家的小姐其實也沒有乍一見時那般的討厭了。人好像也挺好的。隻是相貌、文才,不是自己十分看中的類型罷了。這個難免有小小缺憾。因為他是一個有大誌向的人,內心是不想馬上結親的。這一點與景堯相同。
所謂成家立業。成家在先,立業在後。先成家後立業,才是正道。王翰軒這樣想著,心裏又平和了一些。男人總要成了家,才會更成熟。成熟的男人才會事業有成。
王翰軒雖然性情驕傲,但是頭腦還是很清楚的。他對一些現實的事理看的很透徹。
就拿世家子弟的婚姻之事來說吧,放眼望全國,有哪個世家公子、小姐的婚姻之事可以自由的由自己做主的,就是這些適齡的公子、小姐的父母也是不能作主的,他們和誰結親,幾乎全由皇帝說了算,除非是在幼年時就早早的訂了親的,可以免除像枝頭成熟的瓜果兒般任那些王孫公主們挑選的命運。不然,等他們到了成年適婚的年齡,必然要成為王孫、公主、郡主挑選的婚姻對象。
就拿王家來說吧,雖然位高至太師,但是也不能免除養子待選的命運。如果不是王家的兩個女兒——王棲梧、王棲桐都入選進了皇宮,王翰軒、王翰澤他們這些兄弟也是不能稍稍減輕要娶公主、郡主的壓力的。好在,皇帝家的嫡親公主一共也隻有兩位,一位已經成年,早已嫁人。另一位,尚且年幼,不足五歲,還在繞膝的年紀,不可能論及婚事。
盡管如此,這不代表他們這些年輕的世家子弟,就不會被其他的皇家親屬看中。眼下,聽說京城裏有幾位郡主即將長成,正在張羅著要從世家公子中選擇女婿,因為怕相中的人家推辭,已經有兩家郡主求了皇帝的恩典,準備一進媒便直接賜婚。
聽到這個消息時,老夫人還膽寒了好幾天,求菩薩保佑,他們兄弟不會入選。
王翰軒明白,他們兄弟是必然在候選之列的。相比之下,他又覺得自己今天能訂下這門工部侍郎家的親事,還算是好的。不然,一旦被選中賜了婚,就沒有了絲毫回旋的餘地。到那時,自己還不知道要應對一個怎樣的郡主。若是性情溫和還好,隻要小心禮待。可那也是戰戰兢兢一輩子。若是性格刁蠻的很,那自己的下半輩子可就算是徹底交待了。真不若娶這個工部侍郎家的小姐,兩家門當戶對的好。
她的父親是侍郎,自己的父親是刺史。大家誰也不高於誰,誰也不弱與誰。最幸運的是,現在真人也見了,相貌尚可,脾氣可以看出來,應該是屬於和順的那種。可以安心。不像那些郡主們,美醜尚未可知,性格更是莫測。風險太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