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當景隆帝鄭隆看過眾位大臣們的奏折後,卻隻是回複了一句話,說:“朕相信朕的元帥!”
單單隻是這麼一句簡單到不能在簡單的批奏,卻作作實實的堵住了朝中眾位大臣們的嘴巴。“朕相信!”就是這簡簡單單的三個字,卻包涵了皇上鄭隆對於這位為國盡忠幾十載,出生入死,經曆了大大小小不知其數的戰役的老帥的一片寵愛和關懷之情。在這道批奏出現之後,朝廷之中的諸位重臣,在沒有人敢隨便站出來擅捋虎須。
而老帥馬全在知道了皇上的批奏之後,直感動的老淚縱橫、不能自已。後以六十八歲高齡,披掛戰甲、手持金戟,於景隆帝駕前校場之上,當場斷須奉天、以立誓言,馬氏一族必將世代終於朝廷、不敢二心,為大鄭帝國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為朝廷永鎮邊陲、安保社稷。
一時間,這一段君臣之間的佳話廣為天下流傳,時至今日仍為百姓們津津樂道。
這些典故事跡,作為皇族子弟的鄭倫當然是耳熟能詳、了如指掌。可是,今天鄭倫在聽了貴良的稟告及暗示之後,卻正是指向了東南邊陲,這不禁讓鄭倫又驚又奇。
“你的意思難道是指東南邊陲中又有人意圖不軌,大肆購買這些軍用物資?”
看到鄭倫明白了自己的暗示,貴良和貴棟似乎頗為滿意:“雖然卑職等尚無確鑿證據,可是據那些西洋商人所交代的,恐怕事實確實如此。”
“這怎麼可能?”多年以來,自從當年的東南平定之後,東南邊陲再沒有出現過任何的事件,而且當年的老帥馬全一族,如今還在兢兢業業的鎮守在東南地區。現在這兩個內政府的人員突然跑來和鄭倫說,東南地區即將發生不軌之事,這實在是令鄭倫一時之間難以相信。
“老元帥一族,現在不是正鎮守在東南嗎?難道他們沒有發現這件事情?為什麼朝廷沒有接到任何的奏報?”
“這個......”一直在回答鄭倫問題的貴良似乎麵有難色,遲遲疑疑的回道,“大人,卑職等在剛一聽到這些西洋商人的供詞後,一時間也是難以相信,所以反複的多次拷問,可是這些商人的招供之詞始終如一。所以......看來不是誣陷之詞啊!”
“依你們這麼說,難道是東南之中真的有不軌之徒,暗中行事隱瞞住了馬氏一族?”茲事體大,讓鄭倫僅僅憑借這些內政府官員的一麵之詞,始終是無法確信。
“恐怕有這個可能。”貴良回答的有些勉強,“不過,卑職隻怕......隻怕,這件事不隻是有人暗中搗鬼。最怕的是......是馬氏一族也......也參與其中。”
“胡說!”鄭倫怒喝了一聲,一手在旁邊的桌子上重重一拍,“爾等胡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