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在淩鋒看來,此物雖然珍貴,但本就是佛手仙娘婆所製,加之婆婆地位尊崇,當得起此香所進。雖說之前三叔執意反對淩鋒將婆婆留下的五隻鎮魂香裏的三支拿來此番上香,但是淩鋒認為,這本就是婆婆的東西,婆婆如今上路,帶上三隻也無妨。
不管別人如何想,淩鋒在此時都拿出了三支鎮魂香,恭恭敬敬的對著神龕上的婆婆,三鞠躬後,將鎮魂香插到了香爐內。“點燃藏塔!起風馬!”上完香的淩鋒轉過身來立即大喝道。頓時“呼呼呼~~~”聲音四起,點燃的大藏塔,冒起滾滾的白色濃煙,漸漸的在整個院壩內彌漫。
雖說是白色的濃煙,但是味道卻不嗆人,遑論鬆枝柏葉所燒,帶著絲絲的清香味,加之大藏塔內的香料一同燃燒,味道更加奇異。“這就是大藏塔呀!”坐在兩個魁梧大漢中間的小胖子開口道,“味道好好聞。”說著還吸了吸鼻子。
確實這種味道寧心安神,讓頭腦放鬆,思想變得遲緩,極易讓人進入一個安寧歡喜的境地。“回頭找鋒娃子拿點這種香料”小胖子眯著眼睛,喃喃的說道。“好東西要懂得分享。”而在一旁聽到此言的魁梧大漢,無可奈何地皺了皺眉頭,苦笑了起來。
“嘩嘩嘩~~~~”突然,這裏台上的賓客看到空中飄起了一片片的紙花,俱都凝神看去,原來是站在祠堂高牆上的淩氏族人,開始向空中揮撒寫滿經文的紙片兒,高牆上的龍柱之間也被族人拉上了一道又一道的經幡。
這些寫滿經文的經幡,幅麵都不大,都捆在在黑色的線上,而線的兩頭正好接在兩根龍柱。龍柱已經是在一個很高的位置上,此刻起風,線上的經幡隨風舞動,“嘩嘩”作響。淩鋒所在的氏族在遷來佛手之前,是東出昆侖的一個部落,他們在昆侖山腳下,學到了這個起風馬的秘法,為的是祈求神靈接引族人。
“風是傳播、運送印在經幡上的經文遠行的工具和手段,是傳播運送經文的一匹無形的馬,馬即是風。”淩鋒耳邊仿佛還回蕩著當日婆婆對著自己說話的聲音,而今卻是自己為婆婆升起了風馬。還記得婆婆對自己說過,當時昆侖山腳下的部族認為昆侖山的崇山峻嶺、大江莽原的守護神是天上的讚神和地上的年神,他們經常騎著風馬在雪山、森林、草原、峽穀中巡視,保護昆侖山腳部落的安寧祥和,抵禦魔怪和邪惡的入侵。
而此刻,淩鋒的族人升起風馬,便是為了乞求上蒼,護佑亡靈往生淨土。因為經幡上帶著非同尋常的加持力,此刻隨風飄舞,法界之風便拂過經文,風中也帶著諾大的加持力,流淌在佛手地界更為莊重神聖。
不一會兒,觀禮台上的賓客身上就飄滿了經文紙片兒,隻見賓客神色並未慌張與不滿,一反常態的滿臉喜悅。因為當地人認為此時身上的紙片越多,也就意味著以後的運氣越好,顯然來自四麵八方的賓客知道這個習俗,甚至人群中還有幾個故意探出身子,想去接到更多紙片兒。
“錚~~~錚錚.....”院壩裏又響起了大鑔的聲音。再說今日所用的大鑔,與往日有很大的不同,單是個頭體型就大了很多,直徑竟有兩尺左右,黃銅所製,大鑔的表麵布滿了密密麻麻的符文。負責拿著大鑔的,是族內體型最高,體格最壯的一個族人。大鑔在他的手裏摩擦發出震耳欲聾的響聲,讓人直覺得牙齒發酸,心裏發顫,連帶靈魂也為之一震。
今晚淩鋒的動作都是嚴格按照時辰規定來做的,隻見此時的淩鋒拿了四遝鬼都紙錢,開始圍繞著法壇的四個角點了起來。是的,淩鋒手上這個布滿詭異符文和陰文的紙錢,就是當日在444號冥鋪那個黑心老頭賣的那種紙錢,一遝六十銀元,這時燃燒四遝,便是相當於有240個銀元化作青煙隨風而去。
淩鋒的臉色波瀾不驚,鬼都紙錢雖然貴,這仍然比不得婆婆的往生大事,隻有如此高的規格,才能表達出族人對婆婆兒的沉沉哀思和深刻懷念。“嗡嗡嗡....”淩鋒一邊點燃紙錢,一邊嘴裏低聲念起了秘傳咒術,咒語聲綿綿密密,隻在一定空間內回轉,稍遠一點的地方便已經聽不大清楚,此刻的淩鋒倒是和婆婆生前有了幾分相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