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當打鬥、極限運動形式的搞笑片出現的時候,自然是起到了很不錯的效果。
當然,明眼人一下子就能看出片子的套路化模式了。
但是這些並不是觀眾需要考慮的東西,因為對於觀眾而言,好笑,就是他們檢驗喜劇片的第一大標準。
影院裏麵的笑聲不斷,很顯然,《最佳拍檔》這種看起來有點蠢萌的喜劇片,的確也挺受大家喜歡的。
“嘖,果然大師一出手就知有沒有,安導的片子還是那種味道啊!”
“《東成西就》就感覺安導如果拍喜劇肯定也是好手,現在看來果真如此啊!”
“起來,這部喜劇片還真和其他的喜劇片不一樣啊,裏麵的好些鏡頭還挺危險刺激的!”
“對,尤其是開頭的那場追逐,看著很不錯!”
“實話,我真是要被光頭神探笑死了!”
大多數觀眾對於《最佳拍檔》都很滿意,但這次,保持相反意見的人也不少。
尤其是一些資深影迷。
“勉勉強強算是一部合格電影吧,總得來,一點內涵都沒,而且人物強行弱智化,就跟看孩子的動畫片一樣!反派一個個跟豬一樣,又或者他們出門根本沒帶腦子。”
“果然還是落了俗套,一部好的喜劇是看完之後可以讓人深思,但是這部片子呢,實話,我看了一半就出來了,一點合理性都沒有,而且片子思想基本沒有,和之前的《東成西就》同出一轍,我還是建議安導別拍喜劇了,好好拍攝之前的電影類型。”
喜劇這個類型是大華,乃至世界最大的一個分類,但這些電影人對於喜劇的定義卻越來越跑偏了。
一開始的時候,喜劇的出現就是為了逗大家發笑,而後慢慢的變成了都大家發笑隻是最低端,其中隱含深意最好了,再到現在,又變成了令人發醒。
當然,表麵上的讓人開懷一笑是絕對不能少的。
也就是已經開始偏向黑色幽默。
這就是跟有人非要從爆米花電影裏麵看出深刻的做人意義之類的一樣。
爆米花電影要的就是爽,非要和深刻含義、ZZ等思維牽扯上關係,那片子基本上不用看了,因為想要平衡這個點是需要非常強大的能力,一旦能力不足就變得不倫不類。
令人深思的喜劇片有沒有?
自然是有了,而且還不少呢,陳安歌首推的就是《喜劇之王》。
都喜劇的背後影藏的其實是眼淚,這部喜劇幾乎是把背後隱藏的眼淚拿到台麵上了。
但偏偏這部戲卻非常受歡迎。
陳安歌自然看過片子,但他隻看了一遍。
哪怕是那部很多人標榜著不忍心再看的《大話西遊》,陳安歌也看了很多遍,但偏偏《喜劇之王》他隻敢看一遍。
尤其是張在出租車上哭的淚流滿麵,衰態百出,淚點本來就比較低的陳安歌是看不下去的。
當然,這也和那部片子所描述的東西和他人生經曆有點相似有關。
畢竟他也是從一位龍套跑上去的,隻不過他比尹仇幸運罷了。
但是……
雖《喜劇之王》很經典,可這種片子卻不會感覺到輕鬆,也不會讓人一遍又一遍的去笑。
沒人會懷疑《喜劇之王》的經典,但現實就是這部片子的播放量並不會爆表。
因為絕大多數人都看喜劇都是為了開懷一笑,而非什麼更深層次的體會主人公的艱辛曆程以及人生感悟。
“這不是扯淡嗎?喜劇的本質是什麼?不就是讓人開懷大笑嗎?還什麼更深層次的思想。”
“我他媽就隻是想看一部喜劇而已,為什麼非要思考人生呢?”
“這個社會真是畸形,一部就連作者都沒想那麼多的作品,偏偏被很多自稱為高品質的人分解,強行給讀者喂屎。我就是單純的喜歡難道不行嗎?”
“影片有更深層次的人性探討的確很好,但是不一定非要是什麼影片都往那麼沉重的方向遷移吧,前些年上麵清除劣質影片,什麼作品要有內涵,我覺得這就是一個智障的舉措!”
“沒錯,這事兒上麵發布的條令也要背鍋,非要強行積極向上,有思想,有內涵,內涵個屁啊!喜歡甜豆腐的吃甜豆腐,喜歡鹹豆腐的吃鹹豆腐,為什麼非要立個模子呢!”
誰願意笑嗬嗬的進影院,心情沉重的出來呢?
“這種片子難道不是給智商無下限的人看得嗎?我覺得這種片子要是多了,人會越來越傻!”
“不知道這位喜歡在生活之中處處思考的人到底是做什麼的,莫非是研究出了空間折疊?”
“一的不累嗎?我覺得上班已經很累了好吧,這種法,不就跟富人給窮人,吃肉是有害健康的,我們要吃蔬菜,這樣才養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