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6,這關羽簡直和我讀書時腦中幻想出來的人物一模一樣啊,起來以前怎麼沒聽過這個明星啊!”
“現如今是流量聚集,也就是流量越大的人,名氣越大,而那些名氣越的人,你就越是注意不到,畢竟流量大的人幾乎是霸占了媒體的所有頭條,像這位關二爺的扮演者根本不可能上網絡頭條,再加上人家也不是明星,而是演員!”
“沒錯,要把明星和演員區分開,這是兩種職業!”
“趙同明老師的片子太講究了吧,群演的衣服,酒桌器具,頭飾等等真的是一點也沒差兒。”
“我能一句有點平淡嗎!”
“起來,片子的確是有點平淡啊,兩集聯播了,最起碼應該有的衝突之類的都沒,而且感覺人物有點片麵化,而且趙同明老師明顯把《三國演義》裏麵趨向演義的東西似乎刪掉了,真要起來,前兩集給我的感覺不像是《三國演義》,而更像《三國誌》。”
“趙老師的片子不就是這樣的嗎?當初的《大明王朝》取材永樂大帝(朱棣),本來已經拍攝了一半的片子,就因為徐皇後(徐儀華)大墓中出土了一份以老婆視角看老公的‘妙雲記’,竟然徹底推翻重拍了!要知道,那可都是銀子啊,而且就因為一份日記就重新拍攝,可見人家的專業是何等的強!”
“感覺趙老師真的適合拍紀錄片,我覺得讓趙老直接從三秦開拍,把曆史拍攝成為一個係列片,到時候就可以送進博物館當寶貝了!”
“其實真要,曆史才是最詭譎多變的,咱們現在那些什麼職場的勾心鬥角,片子裏麵演的什麼陰謀詭計,在曆史政權更迭那都是兒科,偏偏趙老拍出來感覺味道就有點不太對了,真的有點平淡,當然,趙老片子的曆史厚重感絕對是國內獨一檔,而且他的確是把那段曆史真正的放在了大家麵前,他對片子精刻的態度,娛樂圈裏麵那些人應該好好學學!”
“媽的,不是古代話也是大白話嗎?為什麼我聽著有些別扭呢,而且有些對話不看字幕竟然不懂!”
“雖古代也是大白話,但哪怕是明的大白話也和現在不同,更別三國時期的大白話了,片子裏麵文官和武官的話方式就明顯不同,武官的更糙一點,我估計要不是趙老為了照顧觀眾,恐怕他能讓關雲長張口就是一股shani方言!”
“額,那個時候的方言和現在的方言應該不一樣吧,畢竟大華曆史北方多戰亂,而曆史就是一個底層人民南遷的運動!”
“那是自然了,三國那個時候大活動都在中原!”
“起來,我一直很好奇兩個方言不同的人到底是怎麼交流的!”
“嗬,我還好奇當年鄭公下西洋到底是怎麼和外國人交流的!第一位學會外語的大華人到底和外國人做了什麼!”
“你這麼一我就想知道第一個吃螃蟹的人,螃蟹到底怎麼著他了!”
“估計是看到螃蟹在他麵前橫著走心生不滿吧!”
“這部片子絕對是一部好片子,尤其是對於我這種曆史係學生而言,雖然其中多少還有點點瑕疵,但這部片子我可以很肯定的,隻要你看完,估計能夠學到不少三國知識,而且絕對沒有誤導性,最關鍵的是,那些研究人員真的牛逼,片頭一開始那首《蜀王》出自本校任風教授,還有評價關羽的那首《長生》也是出自他的手!”
網上關於《三國演義》的評價都很不錯,而且這部片子被評論的大都是長篇。
噴子出乎意料的少,當然,這種片子一般也不會有人噴,因為不喜歡看的人是絕對看不進去的,但是喜歡看的那些人,絕對愛不釋手,甚至會錄下來一遍又一遍的觀看,因為片子之中哪怕是一個的道具都隱藏著三國文化。
這也是為什麼評論大都是長評的原因,因為這些能看進去的,大都是受過高等教育,而且絕大多數都是文科生。
這類人對於片子非常推崇,甚至覺得這部片子可以拿來當三國教材了。
評價的事情陳安歌簡單掃了一眼,也是很認同。
但從曆史方麵看,這部片子的確可以拿給中學當教材了,三國那段曆史,估計不用老是講了,隻要孩子能夠把這部電視劇看完就足夠了。
但陳安歌是導演,所以他自然要用導演的眼光去看這部片子。
算是成功了一半吧!
趙同明的這部《三國演義》劇本有點差,沒有戲劇應該有的衝突,當然,這或許也和趙同明看的《三國演義》和他看的不一樣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