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對葛朗斯帝國衛星質子炮,布馮元帥把已經建成的地下基地,再度深掘,填平,封住了最上麵二層,並把地下第三層用作緩衝帶,以降低被敵軍探測器,成功偵測到地下活動反應的機率和能力。
短短的四天,戰爭讓布馮元帥更加成熟,也更為理性,屬下一眾參與過沃勒菲克星一戰的上百萬名軍官和士兵也成長了起來。
戰爭由量的對抗,又轉變成了質的對抗,這就使戰爭進入了膠著期,誰在這期間成長得最快,那麼,在戰爭後期誰就有更多的局部優勢,這些局部的優勢也將在整體上作出極重大的影響。
葛朗斯帝國新曆一六七七年四月三十日,戰爭的第五天。
早上,九時一十六分,洛龍汗德督衛親率博門艦隊作前鋒,羅利元帥麾下撒布裏奇科上將所率的奧德裏艦隊作右冀,劉斯卡上將所率的欽斯頓艦隊作為左冀,組成龐大的三角艦群編隊,向琪玨星進發,洛龍汗德督衛麾下的高普盧中將,親率的托爾曼艦隊作為後隊,遙遙跟著前隊,所搭載的托爾曼陸戰軍團,是這次戰役登陸戰的主力。
同時,德拉曼元帥的兩支艦隊。仍然保持著對沃勒菲克星的高壓攻擊,盡量打擊局部反抗,羅利元帥的近衛艦隊--居裏門托艦隊,則由亞古曼上將率領,負責明路衛星基地的護衛。
這一次,葛朗斯帝國艦隊並沒有對航道線上的馬修探測器進行破壞,洛龍汗德督衛不僅想在心理上壓製馬修人,在戰術上,也希望能把琪玨星的艦隊引出來打,這樣,偏離航道較遠的左、右兩冀艦隊,不僅可以協助夾攻,也可以選擇偷襲琪玨星,視馬修艦隊反應而定,靈活多變,意圖占據主動。
大規模的艦群在不打開反探測的狀態下活動,很容易被探測到,重新散布在航道附近的星元探測器,在葛朗斯帝國艦隊進入到風奧行星時,警報驟然響起,留給琪玨星守衛部隊的時間,雖不足半小時分鍾,但卻也足夠了。
五分鍾後,一直處於警戒狀態的侯命士兵完成整裝,開始登艦,十分鍾後完成全體登艦,十五分鍾後,一百一十二艘星際航母和八十七艘標準戰列艦、一百六十艘Z型戰列艦,齊聚琪鈺星外太空第MR-0一A至09H區域。
一百六十艘Z型戰列艦,分成六個集群,十六個編隊分列兩冀各三個區域,標準型戰列艦則分成兩個艦群,守住中路04J和0三H上下區域,關閉了引擎的星際航母,在戰列艦群後方五百公裏處靜靜潛伏。
戰列艦艦群四周,多達兩萬架‘蝠冀’戰鬥機群守護,以防敵方離子聚合飛翼的偷襲。而在突前的區域,三十個戰鬥機中隊已經遊弋在近千公裏外,巡視警戒。
一千三百艘星際戰艦組成的博門艦隊,突破空間限製,跳躍行進到離琪玨星四萬公裏處,與標準星際戰艦不同的冀羽型戰艦,比標準星際戰列艦大二倍,屬於葛朗斯帝國的C型星際戰艦,也比L型星際戰艦略大。
翼羽型戰艦擁有更齊全的功能、更新的裝備,擁有次於衛星質子炮兩個級別的萬風大口徑量子炮,有效攻擊距離達兩萬公裏,在一分鍾內可連續攻擊射擊三十次,而不需要填充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