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共*產*黨人菜九段有言:世界上怕就怕認真二字,中國人就最不講認真。
??一般來說,隻要給出一個說法,中國人往往就認了這個說法而不去較真。所以偉大領袖說得好,中國的事常常是掛起來,不行的話,可以掛個一萬年嘛。(此話是針對羅瑞卿事件而發)但偉大領袖又說了,一萬年太久。那麼,中國的事老是這樣掛著,也總不是個事。如果像菜九一樣,不輕易認可現行說法,而想較個真,就可能發現事情並不像人們以前認定的那樣。於是那些本可掛上萬把年的事,或者也掛不下去了。
??有一天劉三正在路上走著,突然閃出個持刀大漢,讓劉三交出錢來,否則就要他的命。劉三情知不敵,就乖巧地將錢包交出去了。日後,劉三又帶警察將劫匪繩之以法。這件事到了讓我們的專家教授中學老師大人評論時,多半就會眾口一詞地笑話這個劫匪留下了後患,當時一刀把劉三幹掉,錢不就都是你的了嗎,後麵不就什麼都不會發生了嗎。各位看官可能會說啦,菜九把我們的專家教授中學老師大人當白癡啊。菜九當然沒狂妄到如此地步,他們當然不是白癡,不過有時有點拎不清倒是真的。比如鴻門宴這件事,與上述情況就很相似,但那個劫匪一樣的項羽不是讓他們嘲笑了幾百幾千年嗎。鴻門宴的結果難道不就是項羽拿到了錢,劉邦保住了命嗎。到了我們的專家教授中學老師大人嘴裏就是項羽缺乏政治遠見,一味沽名釣譽,同理,在我們的專家教授中學老師大人的眼裏,被搶了錢的劉三顯然占了大便宜,而搶了錢的劫匪卻是縛手縛腳吃了大虧。看來,我們的專家教授中學老師大人們要麼是範增的同黨,要麼就是拿了範增的錢,否則怎麼非要教唆項羽把劉邦幹掉不可呢。也許是人性之一的強人所難在這裏起作用了。本來人家隻是想搶錢,可那些不相幹的專家教授中學老師大人非要人家去殺人。還一個勁地提醒劫匪,你不把他幹掉,你搶到手的錢可能會保不住。作為鬥爭對峙中的弱勢一方,我們總難免會碰到劫匪,到了這個時候,我們就要感謝那些個劫匪幸虧不是什麼專家教授中學老師大人調教出來的好學生,如果劫匪們都聽了大人們的教誨,既要錢也要命,豈不糟糕之極。
??鴻門宴是劉項鬥爭的一個眼,其包含的變數最多,根本沒有預伏下日後勝利者的勝機,劉邦從一個最風光的戰勝者,變成了僅僅保住命的失意者,又在什麼地方占到便宜了。他又何嚐能像阿Q一樣,錢被搶了還要自我陶醉一番呢。大概那些專家教授老師大人可以陶醉,反正劉邦和我們這些被搶劫的菜鳥肯定陶醉不了。
??鴻門宴其實真不適合作課文來教學,如果象菜九這樣簡化為搶劫說,就沒什麼可講了。但真要從前前後後盤根錯節的背景上講,顯然也不是課堂上講得了的。而且這個前前後後盤根錯節的背景,專家教授老師大人們從來就沒搞清楚過,卻以其昏昏,使人昭昭,還自鳴得意。菜九倒是比大人們清楚一點,但也不想細說,因為他們聽不進去。早年菜九作《千古誰識鴻門宴》,就被一些教師罵得狗血噴頭。原因很簡單,不是菜九說得一點不靠譜,無非是跟他們不一樣,當然囉,僅憑這一點也確實就該罵。試想,我們的專家教授中學老師大人或者幾十年一貫,或者辛辛苦苦備了半天課,正準備雲裏霧裏、唾沫橫飛在課堂上神侃,誤己誤人並快樂著,給菜九一攪和,就索然無味了。因此上,菜九被罵得狗血噴頭不亦宜乎。菜九為什麼與大人們的見解相左呢,這還是要看鴻門宴的事實。簡單地說吧,鴻門宴之後項王、範增不讓劉邦王關中,還“又惡負約,恐諸侯叛之”呢,又如何能一殺了之呢。顯然,諸侯叛之是一個很大的可能性,殺劉邦隻會增大這種可能性。從結果上看,鴻門宴之後,項羽既負了約,又風風光光地主持了分封,顯然他是鴻門宴的大贏家。鴻門宴上如果不是項羽,而是我們那些專家教授老師大人掌握局麵,肯定先殺了劉邦,至於諸侯叛之,分封不了,大人們根本不予考慮,留給項羽考慮可也。於是乎,燕雀安知鴻鵠誌,水平的高下,一下子就分出來了。但項羽水平高又有什麼用呢,留下了隱患,最後不還是死在劉邦手上了嗎。人生哪能步步算到呢?總不能早知百歲死,不如不出生吧。世局如人生,也是走一步看一步。因此項羽在鴻門宴的處理上根本沒錯,他又不是神仙,怎麼知道後事。我們的專家教授中學老師大人們也不是神仙,但他們知道後事。隻是從結局上立論,也沒有什麼高明可言。
??菜九可能對我們的專家教授中學老師大人刻薄了一點,這是因為菜鳥也有好生之德,刻薄刻薄無非是想讓此類誤人之說早日休矣,以便從劫匪大人的刀下活更多的人。至於拂了我們的專家教授中學老師大人的意,大人們人多勢眾,一人一個口水就足以淹死菜九,不在考慮也。孔夫子不是說過,雖千萬人吾往矣。菜九自忖對鴻門宴知道的多一點,隻好領著孔夫子的教誨,憑著對司馬遷的忠誠,冒著大人們的口水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