泗水亭16:04:34
維軍不承認,因為沒有豐縣什麼事了
泗水亭16:04:46
劉邦,豐人,籍貫沛縣
大漢之源16:04:48
事實如此
泗水亭16:07:46
如果是景帝三年立豐縣,劉邦更本就沒有豐縣人的概念
泗水亭16:08:25
劉邦,沛人,籍貫豐縣;維軍,徐州人,籍貫豐縣
泗水亭16:08:38
這樣表述,勉強可以
泗水亭16:08:53
沛,解釋為沛郡人
泗水亭16:09:04
也可解釋為沛縣人
泗水亭16:09:49
籍貫,相當於細說,進一步解釋出生地
泗水亭16:10:03
劉邦,沛人,籍貫豐縣;維軍,徐州人,籍貫豐縣
泗水亭16:10:09
維軍何看?
丁16:27:18
別瞎扯了
丁16:27:53
我是徐州豐縣孫樓街道人。目前戶籍在徐州市鼓樓區、
丁16:28:25
豐縣是我生長的地方,是最不能忘記的啊
丁16:30:31
雙擊查看原圖
翰林院庶吉士16:31:44
籍貫,是祖居地或原籍,詳細指的是曾祖父及以上父係祖先的長久居住地或曾祖父及以上父係祖先的出生地
原籍地是原來的籍貫
參照公安部公通字[1995]91號文件,公民的籍貫應為本人出生時祖父的居住地(戶口所在地);祖父去世的,填寫祖父去世時的戶口所在地;祖父未落常住戶口的,填寫祖父應落常住戶口的的地方;公民登記籍貫後,祖父又遷移戶口的,該公民的籍貫不再隨之更改。
翰林院庶吉士16:32:16
籍貫,是祖居地或原籍,詳細指的是曾祖父及以上父係祖先的長久居住地或曾祖父及以上父係祖先的出生地
翰林院庶吉士16:33:23
戶籍地,就是指擁有中華人民共和國國籍的公民18周歲以前的戶籍所在地,即個人的出生的地方(按照最新的地域劃分)或居住地,不是父親或母親的戶籍地,也不定是祖父母或外祖父母的戶籍地。而“祖籍“要追溯到哪一代,一般是曾祖父輩。舉個例子,張三此前戶口在四川,出生地是湖北,祖籍(曾祖父輩及以上)是湖南,如今戶口從四川遷到了北京。他的籍貫準確說是湖南。經常使用的XXX人,其中的XXX指的就是某人的籍貫,而不是戶籍地,比如“湖南人“,指的就是某人的籍貫地是湖南,是湖南的人,而不是說某人的戶籍地是湖南。
比如南宋著名的理學家、思想家、教育家、詩人、閩學派的代表人物朱熹的籍貫是南宋江南東路徽州府婺源縣人,今江西省婺源人。國民黨為“剿共“將婺源從安徽劃到江西,1947年又劃回安徽,1949年解放後又改劃到今江西省。朱熹唐朝到南宋的父係朱姓祖籍是徽州婺源(今屬江西,本屬安徽),生於南劍州,原屬南劍州(今南平)尤溪,今屬福建尤溪縣),其父朱鬆,宋宣和年間為福建政和縣尉,僑寓建陽(今屬福建)崇安,後徙考亭。年輕時,遵父遺命,師事劉子翬等人,隨母定居崇安(今福建武夷山市),求學僑寓於延平、建州、建陽、崇安一帶(今南平市到武夷山市建溪一脈)。朱熹的例子非常適合現代大量人口頻繁遷徙的情況下,解決如何填寫籍貫:朱熹雖然生於南劍州尤溪縣,後來又遷到建陽一帶,但是朱熹唐朝到南宋的祖籍在婺源,所以朱熹的籍貫是徽州婺源,即朱熹是南宋徽州婺源人。
丁16:34:08
好了那時候適應的秦漢律,還不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律雙擊查看原圖
翰林院庶吉士16:34:11
按照老許跟維軍的說法,劉邦祖父輩從魏國大梁遷居豐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