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五章 謀劃(2 / 3)

許福海敬了個禮,從一疊裁剪整齊的羊皮上拿起一張:“以下情況得自坎嘉拉少校和壺方部落中的蘇合奴隸,屬於間接情報,請謹慎參考。

“阿古拉,男,45歲,蘇合晃豁壇部出生。軍齡35年。曾在千夫長的職位上與大夏作戰,屢次獲勝。升任萬夫長後因部落間權力傾軋而被閑置,離開戰利品豐厚的南方戰線,專門負責對弱小部落的減丁和征伐。為人性格古板,不懂變通,但很得軍心。作戰風格較為單一,略顯謹慎——嗯,以蘇合人的標準而言。”

“很得軍心?”李雪鱗嘿嘿的冷笑聲中帶著血腥氣,“他的家底被我們拚掉這麼多,‘很得軍心’這四個字可以去了。不過我想問的是,這次阿古拉兄弟帶的軍隊中,他的嫡係有多少,被朝魯硬塞進來的督戰隊又有多少。我吩咐過讓遊騎兵進行適度襲擾,從敵人的反應中來判斷。現在可以給我答案了麼?”

許福海放下阿古拉的個人情報,又拿起一張羊皮,上麵的字跡顯然是剛寫上不久,還有炭粉往下掉。

“綜合遊騎兵們前後四次試探的結果,阿古拉親信約在五千到六千,其餘部隊反應顯然不夠靈敏,應當是剛歸入他指揮不久。”

“唔……有意思,非常有意思。”李雪鱗眯起眼睛,盯著那條從遼河發端的紅線。

他很慶幸自己先知先覺地組建了遊騎部隊。若是沒有這些體力過人,受過專門偵察訓練的精銳,阿古拉的動向不可能被摸得如此清楚。在他所處的年代,戰爭中的偵察和反偵察成為主宰戰場的關鍵。來到冷兵器作戰的世界,一些根深蒂固的概念總會無意間在某個地方冒出片葉子。比如遊騎兵,比如他將要進行的這場戰役。

從烏蘇裏江畔殲滅三千蘇合騎兵開始,李雪鱗就確信敵人會找回這個場子。派齊楚去大夏隻能說是個伏筆。夏軍現在未必敢主動出擊,眼前的戰役指望不上他們配合。但得到了遊騎兵們帶去的信息,李雪鱗相信夏軍至少還沒笨到不會揀現成的便宜。如果朝魯真打算全力解決身後的隱患,多少也得考慮下南方的大軍,十萬人可不是個擺設。

盡管考慮到夏軍的存在會牽製敵人部分力量,但隻有一萬多人來找碴,情況的樂觀程度還是超過了他的想象。原本李雪鱗已經準備麵對至少三萬蘇合軍。硬碰硬肯定沒戲,最壞的結果是後撤到外興安嶺附近,一路上逐次抵抗和騷擾,拖垮敵人就是勝利。但此後再想收服其他部族就千難萬難。

來的人少,李雪鱗的膽氣就壯了起來。蘇合人善於騎射,自己的壺方兵也是天生的射手;所謂的第一軍第一師剛成立不久,有待磨合,但蘇合人內部同樣存在嫌隙。比較一下雙方的優勢和劣勢,很容易就能看出倒是第一師這邊更有勝算些——蘇合人的一舉一動基本都在大本營的掌握下。有的放矢隻是初步水平,讓敵人跟著自己的指揮棒跳舞才是真正的戰爭藝術。

“這場仗,要麼不打,要打就得打得他們魂飛膽喪,打得蘇合人聽到我們的名號都要抖三抖!”少將師長惡狠狠地給戰役目的定了方向。

“通常來說,對於這種孤軍深入的蠢貨,我們很容易就能用騷擾戰術摧毀他的後勤。可惜蘇合人打仗不需要後方支持。隻要有青草、水源和幹酪粉,他們至少能持續作戰一周。硬碰硬是最壞的情況,這點我們有共識。參謀部提交的計劃是讓小部隊偽裝成主力,真正的主力示弱,使敵人分兵,誘開他們的大部隊。玩田忌賽馬,先恃強淩弱吃掉一部分。但這樣容易打草驚蛇,放跑了大頭。這次不是匆忙的遭遇戰,而是戰役!一場由我們策劃,讓敵人乖乖就戮的戰役!這份計劃有些小家子氣。所以我計劃這樣——”

李雪鱗拿起一支炭筆,從黑龍江邊開始畫了幾條線:

“第二旅帶足幹糧,配最好的馬,以營為單位分散活動,始終保持和敵人的接觸,但又不能讓蘇合人粘上。有三點必須注意:第一,一次襲擊出動的部隊規模要小,別真的讓敵人分兵了。第二,襲擊要有突然性,每一次都必須讓所有敵人都動起來。第三,做得囂張點,讓敵人以為第二旅有恃無恐,大部隊就在不遠處照應。然後一路把阿古拉引到這兒。”

他在地圖上畫了個叉,標出決戰地點。

張彪湊上來看了看李雪鱗點的位置,吐了吐舌頭:“我說師長,你的胃口也太大了吧!就算你把敵人騷擾成疲兵,他們人數可還是比我們多,這最後還不是硬碰硬?這仗不好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