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七章 晃豁壇最後的噩夢(2 / 3)

“他這麼做會不會打亂現有的戰役布置?”

“不會。他要是沒咬這一口倒是有些麻煩了。”李雪鱗對許福海解釋道,“他從遼州北上,本來就不可能帶著一支萬人大軍太太平平通過蘇合人的腹地。他不去找上別人,別人也會找上他。”

“等等!您是說……”許福海顧不上遵守會議紀律,撐著桌子站了起來,兩眼瞪得溜圓:

“您難道把三師當作了餌?可是……他們的任務不是大迂回後從敵人側後發起進攻,與我們呼應嗎!”

“鎮定,參謀長,鎮定點。我問你:你覺得一支萬人大軍行程萬裏,穿越蘇合昔隻兀惕和晃豁壇兩個部族的核心地帶,不被那十一萬大軍察覺的概率有多大?”

“呃……可是他們並不知道自己是餌,這……”

“我也沒說要讓他們當餌。一萬人,我可沒大方到甩個餌就用一個師的地步。”李雪鱗聳聳肩,“而且從效果上來說,隻要他們敵後開花,不管捅到的是蘇合人老窩也好,還是蘇合十一萬大軍的屁股也好,都會吸引敵人的注意力。從這點上說,張鬆這小子幹得遠比我預想要好得多。”

許福海聽明白了,黃楊等一幹高級軍官也聽明白了。說到底,軍長始終沒有放棄將敵人打散搞亂的初衷。在張彪的牽製行動因為二師加入而失敗後,三師這顆預先設下的棋子及時發揮了作用。本來嘛,以張鬆的性格,要讓他經過滿是蘇合人營地的遼東卻不做任何事,就如同要求一個餓鬼走在滿漢全席間卻連湯都不喝一口。軍長在製定路線時顯然考慮到了這點。

因此說,最可怕的還不是計劃的周詳,而是李雪鱗根本沒有告訴張鬆他該做什麼,最後卻收到了超出預期的效果。

(本書17K首發,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張鬆這一鬧,十一萬大軍決不可能一點表示都沒有。現在海參崴集結了李雪鱗的兩萬兩千正規軍,前頭還有張彪擔負梯次阻擊任務的一萬人。從高麗動員來的漢民有六千多人,在匆忙訓練後被編成了一個獨立旅。雖然沒人指望他們能做出些什麼成績。

放任一支萬人大軍在腹地大肆破壞,還是在占有兵力的絕對優勢時分兵進剿,這個二選一並不難做。李雪鱗相信通拉嘎的智商會果斷踢掉第一個選擇。

分兵,在大多數情況下都是兵家大忌。李雪鱗這邊分了,通拉嘎也分了,力量對比也不見得會有什麼變化。但是第二個邏輯陷阱會在這時發揮作用。

一萬和近四萬,對於戰爭潛力已被徹底破壞的晃豁壇來說,隻有以最快速度解決李雪鱗的主力,才有可能在接下來幾年中緩過一口氣。那麼隻要通拉嘎智商和思路偏離正常值不那麼遠,用來對付張鬆部的敵人就不可能派出很多,目的也隻是阻止他進一步破壞。

就算通拉嘎出怪招,情況也無非演變成以下幾種:

一是以比例劃分,對付三師的敵人偏少,那麼張鬆可以在擊潰他們後仍然與李雪鱗夾擊敵人主力。另一種是敵人也按一比四分成兩部分,對李雪鱗的每一支軍隊都保持兩倍兵力優勢。那麼情況和之前變化也不大,而且李雪鱗還占據著戰場外圍,主動權更大一點。第三種情況是敵人昏了頭,將大部隊拿去對付張鬆,那剩下的小菜李雪鱗自然會毫不客氣地吞了,然後去攆敵人。

這一切的前提是:經過幾場戰鬥,已經可以肯定國防軍能夠在一比二的兵力對比下將蘇合人擊潰,己方傷亡在二成至三成之間。因此拋開雙方兵員上的數字,實際戰鬥力相差無幾。蘇合人如果沉醉於十一萬打五萬不到,以為可以用牛刀殺雞,那倒黴的就是他們自己。

“反正就是這麼回事。雖然我們人少,但一個頂倆。還控製著整個戰局。至此為止形勢算是不錯。”李雪鱗說到這兒,悠閑的語氣轉為淩厲,“蘇合人接到戰報後做出反應也就在這幾天!現在是五月二十日,張鬆部應當已經前出到指定位置,而我們也需要與張彪會師。所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