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門司總管黃啟這幾天老是心慌眼皮跳。而且跳的不是一邊。可現在這種局麵,喜事是不大可能有了,倒是災厄近在眼前。李毅的所作所為小皇帝還沒察覺,他這個進宮五十餘年,服侍了三代皇帝的老宦官怎會看不透這種伎倆。但太祖立下規矩,內宮幹政者殺無赦。黃啟不是怕死,但為了一句沒效果的勸諫卻把命搭上也未免不值。至少留在皇帝身邊,李毅行事也多些顧慮,不敢做得太過張揚。
那位出入宮中如行走自家後院的翰林每次在小皇帝麵前總會旁敲側擊地打擊一些人,再提拔一些。理由不外乎某人老邁昏聵,有年輕新秀可取而代之。李玉澄不明就裏,還以為私人講師是一片公心,要保持朝中正氣。再說年輕又怎麼了。七歲的皇帝,二十四歲的影子宰相,不照樣把搖搖欲墜的大夏朝給撐下來了。
小皇帝李玉澄唯一不滿意的是親姐姐從離宮被接進宮裏後兩人見麵的機會多了,話卻少了。舞陽公主有時會望著窗外出神,不知在想些什麼。
“皇姐,你在看什麼?難道這兒能看到宮外?”李玉澄和孿生姐姐並肩站在一起,好奇地順著李淡雪的視線看去,卻隻有死寂的青瓦丹牆和一片無垠碧空。*
“什麼都沒有嘛。”
“是啊,什麼都沒有。”
“皇姐,你和朕住在一起不快活麼?對了,你是喜歡外麵見聞的。朕也好久沒聽皇姐講故事了。不如這樣,朕準你出宮三天,不,一天。皇姐你就到京城各處好好看看,回來將那些新鮮有趣的物事講給朕聽,可好?”
李淡雪輕輕牽過小皇帝的手,歎息一聲:“陛下有這份心意就夠了。外出會驚擾到不少人,還是算了罷。”
“這怎麼行!朕是皇帝。先生也說了,皇帝就是出口成憲,什麼事都能一言而決。這點小事,朕吩咐下去就是。看誰敢說個‘不’字。”
比起一兩年前,小皇帝近來的脾氣大了不少。宮女和太監們稍有他看不順眼的地方,輕則杖責,重則趕出宮交予京兆府。在官府也能買賣人口的時代,像這種犯了過錯又沒家人和後台的孤苦人,下場都是在官營的各處勾欄教坊為妓為奴。
這種小霸王的做派都是被李毅慣出來的。或者該這麼說,是李翰林有意讓小皇帝體會到掌握權力的美妙,對於將大臣開革乃至下獄可以不當一回事。當掌權者習慣將普通人的一生視作筆下可任意書寫的幾個字時,什麼綱常律令都不再重要,怎麼高興怎麼來。
李玉澄年紀小,不像李毅那麼有城府。因此看起來竟像是照出私人講師蠻橫霸道一麵的鏡子。當一個本質上仍天真純潔的孩子卻做出草菅人命的事時,強烈的反差任誰都不可能無動於衷。
李淡雪皺起眉頭,拉著小皇帝的手說道:“陛下切不可如此輕視他人。舞陽讀書不多,也知民貴君輕,社稷係於百姓之理。陛下讓人擬了這麼多詔書,貶斥了這麼多官員,到底有多少人是當真罪有應得?舞陽做錯事還可道歉,陛下是天子,便是真做錯了也隻能將錯就錯。可這麼一來豈不寒了大臣們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