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章 新政(二)(2 / 3)

“開罪?”李雪鱗愣了下,突然大笑了起來。

“王爺!”

“啊,抱歉,抱歉。總督先生,你認為我的演講會得罪他們?嗯?你認為他們會集體罷工來要挾我?”李雪鱗止住笑,往椅背上一靠,“這樣吧,我來說個故事你聽聽——別打岔,這不是在開玩笑——故事是這樣的:有頭獅子來到森林裏,咬死了老虎,說從此以後他統治這片地方。獅子想憑借自己的治理讓森林更加繁榮,這樣他也能吃得更飽,在其他獅子想來染指時也不會讓敵人得逞。但是問題來了——僅僅一頭獅子沒辦法治理這麼大片的森林,眼看著森林就會亂得一塌糊塗。而原來幫著老虎施政的狐狸又喜歡偷吃,吃得國庫入不敷出,吃得國家越來越窮。總督先生,你說獅子麵對這個兩難境地該怎麼辦?”

“唔……這倒確實是兩難。但兩害相權取其輕……”胡芝杭看了看費泗,見對方也微微點頭同意這個說法,便大聲說了出來,“王爺,自古以來……”

李雪鱗毫不客氣地打斷他:“‘自古’?‘古’在什麼時候、什麼地方?茹毛飲血夠古了吧,有人偷吃嗎?沒有!因為全部落就幾百號人,左右都被盯著,有這個心也沒這個膽!可為什麼之後貪汙成了每個王朝倒閉的關鍵因素?”

“這……君失道,宵小行於世。但五德輪回……”

胡芝杭是個聰明人,說到這兒發覺已經踏入了李雪鱗一早設好的邏輯陷阱裏,立刻把下半句話咽了回去。

一身軍服的渤海王從書桌後站了起來,走到沿著大帳中線坐成兩排的將軍、總督和部長們麵前。這些人中有胡人,有久居關外的漢民,也有像兩位總督一樣正宗科班出身的士子。他們中的大多數都不比李雪鱗智商低。但隻會在一個死循環中運轉的思路讓他們的言行無時無刻不在提醒來自未來的青年,他正處在一個仍在蒙昧中徘徊的時代。

李雪鱗的目光一一掃過這些以三十上下居多的年輕麵孔。讓他比較滿意的是,不但將軍們一如既往地和他目光坦然相交,文官們也已經很少有人低下頭去閃避。

至少,時間在我們一邊——如果能解決兩個方向的威脅的話。李雪鱗在心裏退讓了一步。

“君失道?這真是個很方便的理由。總督先生,你應當明白這幾個字背後是什麼算盤。這種情況下難道還不該削弱官僚們的勢力?讓我們回到剛才的故事上來:獅子不想在兩個他都不想要的結果中作出選擇。他決定留用那些狐狸,但是又立下了規矩——你們知道這具體指什麼——在這種規則下,狐狸可以安度餘生並且過得比較滋潤;獅子隻要不做什麼蠢事,也不會被動搖統治地位。與其他可能的結果相比這是最好的一條路,無論對於獅子還是狐狸,包括森林中的其他居民來說。”

這個簡單易懂的說明連文化不高的幾個胡族將軍都聽得連連點頭,但胡芝杭和費泗隻是不住交換眼神,卻並不表態。

李雪鱗直到現在都隻是複述大會上所提出的觀點。但他觀察到至少有十多個官油子已經結合當下形勢聽出了他的弦外之音。或許是個性耿直的緣故,兩位總督卻隻考慮了官僚群體在利益受損後的反應,卻沒想到李雪鱗已經把其他的退路堵了**不離十。

渤海王笑著搖搖手指,給出了答案:“你們不妨想想,他們隻要掌握權力就仍有鑽空子的機會,更何況有些空子是故意留給他們的。而失去職務的後果則要嚴重得多。我舉兩個例子:第一,我已經把大會的情況,包括與會人員的名字都登了報,恐怕過不多久京城從皇帝到小販都會人手一份。第二,就算狐狸不肯合作,獅子還帶著一批狼群呢。其實這件事說白了一點都不複雜,我隻是把一直被排除在局外的民眾拉進來一起進行一場博弈罷了。朝堂政治講究製造兩個結黨相爭的勢力,君主從中維持平衡。我呢,沒那麼多閑工夫去製造幾個幫著敗家的寵臣,就讓他們和民眾去較一下勁吧。當然當然,自古民怕官,所以我也準備了些相應的東西……這個,是我即將公布的幾項約法,再稍作修改後就印發全國,並作為法條正式生效。你們可以先過過目。”

費泗狐疑地接過那張紙,第一行字就讓他噎得岔了氣。

那上麵分明寫著:“凡是渤海國常住居民,均擁有對官員的監督權,可向各級檢察院檢舉官員的不法行為而無需舉證。”

“這!這……豈有此理……這……”費泗指著條款的手指直發抖,“王爺!這豈不是教大家都去做刁民!‘無需舉證’,這……”

“嗯,你這個觀點我記下了。請繼續看下去,總督先生。看完後大家都可以說說想法。”

費泗知道現在說什麼都是白費唇舌,搖搖頭,目光移上第二條。然後理所當然地又被噎了一下。

李雪鱗的《臨時約法》並不長,總共隻有五條。其餘四條分別是:

“凡是渤海國常住居民,均擁有言論與出版自由。經當地治安機構審批通過後可進行合法集會與結社。”

“凡是渤海國常住居民,其合法財產受法律保護,神聖不可侵犯。”

“凡是渤海國常住居民,除被法庭判決剝奪該項權利,均有權選舉村、鄉、縣主要行政官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