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八章 金融風暴(八)(2 / 3)

李雪鱗裝作沒看到總理大臣的臉色,指節敲敲地圖上的洛陽城:“另外嘛,這個欽差的人選也很有意思。白子暉——高官中的受氣包,讓某些人看不順眼的釘子戶。他在接這個差事前剛拚死上諫,讓某人下不來台。這一趟出差,怕是隻給了他單程票,讓我來背黑鍋。我估摸著第二波來宣旨的已經物色好人選了,隻等白尚書以身殉國的消息一傳到,立刻就上路。這主意打得可真不錯。”

“這……不會吧!”

“難說。那些人做事你也知道,拍腦袋,顧前不顧後。雖說我也沒什麼確實的證據,但小心一點總是不錯。我已經派了兩個連到邊界去等著,白子暉他們一到,立刻把欽差和隨從分開,單獨護送來這兒……其實吧,這一手倒也確實高明。你靜下心來想想前因後果,就知道吃虧的其實還是我。”

李衍一聽這話,也不咬牙跺腳了。撚著胡子考慮片刻,一拍額頭,恍然大悟。

這件事表麵上看起來似乎是拙劣的驅虎吞狼,但要是李雪鱗接了聖旨,出兵去山東平叛,那麼一來表明了他和朝廷之間的從屬關係,日後一旦想篡權,名不正言不順。二來,刀槍無眼,平叛過程中百姓是免不了要遭殃的,民怨怕是會招惹上不少。而且那些山賊本就是缺吃少穿的老百姓。就算渤海王把山東打下來了,那兒民風彪悍,是個需要分兵駐守的大火藥桶,短期內非但沒什麼好處,隻怕還要賠老本。

若是李雪鱗一語成箴,白子暉真的在宣旨途中被殺,那麼不但這邊更加理虧,人家再送一道聖旨過來也不是什麼難事,到時候照樣要出工出力還不討好。

但要是李雪鱗拒不接旨,或者接了旨也當放屁呢?這當口雖然朝廷貧弱,又和亂賊打做一團,但渤海立國不久,人心未穩。如果把雙方之間的矛盾搬上台麵,隻怕民心動蕩,短期內渤海國將大傷元氣,更會種下無數隱患。

“朝廷有道義上的製高點,這是他們的優勢,有時候也是劣勢。但就眼下這件事來說,倒算是揚長避短。”李雪鱗的語氣好似在說一件不相幹的事,平淡得出奇,“不過嘛,算盤是人打的,總會有疏漏。我就算沒法未卜先知,見招拆招總還是不難。那些人腦瓜子倒不錯,可惜太拘泥成規,欺負欺負善良老百姓也還勉強,就這點本錢也想和我玩?嘿嘿……”

李衍被那兩聲冷笑磣得寒毛直豎。剛想問問上級領導的打算,李雪鱗顯然已經不想在這個話題上更加深入,打著去幫家人準備晚飯的借口一溜煙跑了,讓總理大臣先去接見一下老夫子,有話以後再說。

在會客室裏,正副總理和大儒邊嘮嗑,邊心中忐忑——以渤海王的個性,怎麼可能悶聲吃虧,天知道他又想了什麼樣的陰招損招。不知道這欽差宣旨又會鬧起怎麼樣的風波,又要有多少顆人頭因此落地。

在滄州拜會老太師鄭亨的欽差大臣正喝著茶,沒來由感到一陣惡寒,忍不住縮了縮脖子。

“白大人是不是覺著冷?來人,去,把老夫那件貂氅拿來。”

“不不不,不冷,不冷,太師別破費。”白子暉忙放下茶盞,一個勁擺手,“下官許是趕路累了,有些心神不寧。沒事,沒事。”

鄭亨輕撫著白胡子,笑眯眯地看著這個編外門生:“真沒事?不見得吧。白大人,前幾日令內已來陳過情,老夫將你那些隨從都打發到偏廳裏喝酒了。此處沒外人,有什麼話但說無妨,興許老夫還能幫你個忙。”

“這……太師,下官此去渤海……你也是知道的,殺頭的差事啊!”

“白大人既去之,則安之,脫離了死地,自然就是生路。”老太師徐徐啜了口茶湯,潤潤喉嚨,“你們啊,看著渤海眼饞,想建那不世奇功;又瞻前顧後,割舍不下。這不是自尋煩惱麼。”

白子暉一愣,聽老太師的口氣,似乎對渤海王打的什麼算盤已經了然。但就是這樣,竟然還挺鼓勵自己去渤海支邊。便把剛端起的茶盞又放了回去,屁股往前挪了幾分:“太師可否指點迷津?”

“白大人哪,老夫問你,你是想有從龍之功,還是想保黎民安泰?”

“我白家世代讀聖賢書,若是為一己私利招致天下百姓遭兵禍塗炭,白某便是有從龍之功,也愧對祖宗於九泉之下。”

“嗯哪。白大人,那你更是該去渤海了。不但要去,而且要想辦法站穩腳跟,占據高位,做渤海王的左臂右膀,便是天下人都罵你助紂為虐,也要不當一回事。兩位令公已經這麼做了,但渤海王一代梟雄,未必能輕易壓服,你也去幫襯幫襯吧。”

白子暉一直以為去渤海就是上賊船,此刻聽到這番話,沒想到還有當臥底這條路能走,不由得眼睛一亮。躊躇片刻,心中有了計較,站起身向老太師做了個大揖。

“多謝太師!白某此去必定不辱使命。想那渤海王所倚仗著無非十萬大軍,但有我等肘掣於廟堂之上,必讓他有所顧忌,不敢輕啟禍端!”

“白大人,先坐下,先坐下。你此去也不可操之過急,該幫著渤海王的地方還是要幫。須知,若他在渤海國坐不安生,多也不會再回到塞北苦寒之地,引兵中原也未可知。所以其中尺度著實費思量,有空向兩位令公請教吧。不過嘛……老夫倒是擔心你能不能平安見到渤海王。居然讓你來出使,朝中那些人忒也胡鬧!”

白子暉苦笑了一下,剛要解釋兩句,卻聽到外麵一陣喧嘩。

太師府占地很廣,這間正廳離院牆足有上百米,再加上牆頭又高又厚,便是外頭開個集市也沒這般吵法。聽飄過來的嚷嚷聲,似乎是家丁在和誰爭執,語氣十分激烈,還帶著緊張。偶爾還爆出一兩句問候別人女性親屬和下三路的粗口,卻又顯得色厲內荏。

老太師眉頭一皺。他早就關照過下人,要低調,要和諧鄉裏,別弄得自己還鄉了還被人牽頭皮。一直以來這些家丁倒也聽話,今天這是怎麼了?而且吵了這許多時候,怎麼也沒個人來通報一聲出了什麼事。看來久不做規矩還真是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