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郊西山,李軒沿著石階一步一步走向三清觀。四周樹木成蔭,鳥叫蟬鳴,不勝洽意。身處其中,李軒連日來心中的陰霾一掃而空。轉過一個彎,道觀已經出現在眼前。觀前空曠,更是顯得三清觀的清幽。早在山腳下之時,李軒遙望山頂,隻見山林遮擋,隻露半邊觀宇,便感覺這道觀有如世外勝地,如今站在道觀前,更是有如到了神仙洞府之外,煙縷飄渺,有如真的到了三清境界。
三清觀紅牆碧瓦,正門之上牌匾三清觀是太宗皇帝親題。李軒正要踏步進入觀門,門內有一老道,正徐步朝他走來。
老道鶴發童顏,雙目深邃,似乎能把人情世事都看透,看得李軒也為之起敬。
老道微笑對李軒道:“貧道逸元有禮了,雅王殿下請。”言罷,側身,伸手引李軒入內。
李軒倒是先一怔,心中暗想這老道怎麼知道自己是誰,更知道自己要來,有點門道。微微施禮道:“道長客氣了,請。”
逸元領著李軒入道觀參觀,沿途講解三清觀來曆起源及其得朝廷重視的榮光。李軒似聽非聽,偶爾附和幾句,大多時候都是默默參觀。
逸元領李軒到東邊客廂,這裏環境清幽,確實符合李軒靜修之地。逸元道:“請殿下在此處歇息,貧道下去安排人手,伺候殿下。”
李軒擺擺手道:“道長太客氣了,隻是想靜修幾日,道長不必使人來了。”
“既如此,貧道先告退了。”
待到逸元告退之後,李軒噓了口氣,走了這麼久,確實有點累了。端杯茶水,站在廂房門前,看著那山上秀木,聽那山風輕撫樹葉發出的沙沙聲,李軒此刻真的忘記一切,整個身心都沉浸在這迷人境界之中。
不知覺之中,李軒拔出佩劍,舞起劍來。劍動影隨,劍似飛鳳,剛柔相濟、吞吐自如、飄灑輕快、矯健優美。劍光到處如雷霆震怒,止處卻如江海凝清光。
突然心中出現母親的呼喚聲,李軒心神一震,寶劍脫手而飛出,刺向一棵蒼鬆,碰到樹幹後跌落在地。李軒已是淚流滿麵,心中痛楚,身處這亂世之中,不知何去何從,正是李軒心中苦悶之出。
連續幾日,李軒在此或舞劍,或坐定沉思,漸漸也就接受自己身處亂世這不幸而又神奇的際遇。
一夜,李軒輾轉不寐,抽出寶劍到房外舞劍,以泄心中悶氣。幾日不見的逸元居然來邀他一起喝茶。閑聊幾句,李軒也回憶起以前的事情,回憶起自己出事故的過程。
等到他回過神來,發現逸元正微笑地看著他。逸元笑道:“殿下,古人有雲,既來之即安之。萬物無常,凡看似已定之事,常含變數,這才合大道之理。”
逸元寥寥幾句,如對李軒當頭棒喝,恍然道:“多謝道長指點。既來之即安之,小王又豈是苟安之人,哈哈。”李軒眼中閃出堅定的目光。
逸元輕撚胡須,搖頭笑道:“貧道可什麼都沒說,皆是殿下幾日悟道之功。”
次日,李軒便向逸元告辭,準備返回那個亂世之中。逸元寥寥數語,卻是點醒李軒這個夢中人,他以決定拋開史書的記載,努力為改變自己的命運而鬥爭。
逸元送李軒至觀外,朗聲對李軒說道:“殿下此去,是福是禍,皆要小心應付,謹記隻要心係萬民,萬般方法皆合大道。”
李軒答道:“多謝道長提醒,必定謹記在心。”
逸元又道:“貧道向殿下推薦一人。此人乃貧道一個師弟,為人行事無端,且愛擺弄些小玩意,卻也常有些為人意表外之作,或許此人對殿下有所用。”
李軒連忙道:“既然是道長推薦之人,定非常人,不知這位道長何在?”
逸元捋須笑道:“他道號逸清,自會去與殿下相見的。”
李軒見如此,便與逸元道別,漫步下山而去。
李軒正走到半山腰時,忽聞身後有人呼他,轉身一看,見一道士正向他疾跑而來。這道士年紀約在三十上下,體格健壯,雙目有神,顯是精力充沛之人。
那道長來到李軒跟前,稽首道:“殿下請止步。”
李軒先回禮,再道:“不知道長有何指教。”
“貧道逸清,近幾日觀殿下乃有誌之人,貧道想隨殿下左右,也能為萬民盡一點力。”
李軒啞然失笑:“道長怎麼知道跟隨小王便能為萬民盡力。”
逸清眨眨眼,神秘笑道:“天機不可泄露。”
“嗬嗬,既然是逸元道長推薦的,那就邊走邊聊吧。”李軒邀道。
一路下山,逸清說的多李軒說的少。李軒發現逸清談起機械技藝及鑄煉之術,頭頭是道,顯然是這方麵的能手。心中正暗想這一個道士為什麼對這些感興趣,明顯的不務正業嘛。突然一個念頭閃過,如果把自己所知的近現代基礎工業技術告訴這位道士,讓他著手研究一番,會是個怎麼樣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