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行刺(一)(1 / 2)

韓彥帶來的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壞消息,雖然李軒心中多麼想那個刺客把朱溫一劍刺死,但這個行刺的時機實在是不適合。這刺客刺不死朱溫當場也朱溫逮住或反擊殺了也好,偏偏又跑掉了,突然間逼得李軒不得不打算加快計劃的步伐。李軒吩咐韓彥先把現場的目擊者帶回府衙,查問當時情況,封鎖消息,自己則先趕往梁王府。

梁王府外已經停滿了朝中官員的座駕,府中仆人也在忙著指揮這些朝中大臣的馬車停靠,一時間梁王府前的大街人潮湧湧,梁王遇刺的消息傳的還真快。李軒暗笑,這些朝廷官員,平時一個個自謂清流,門閥之見甚重,今日卻全都進到朱溫這個靠農民起義崛起的藩鎮大員的府中,抓住時機大獻殷勤,可見手中握有生殺奪予大權的好處。

五個一隊的衛兵在王府周圍來回巡邏,整座王府戒備森嚴,氣氛驟然緊張。守在大門的左龍武軍統軍朱友恭,朱溫的第二個養子。李軒暗哼,這朱溫居然調動皇帝禁軍的左龍武軍來保衛自己。朱友恭見到李軒下車,連忙迎上前拜道:“末將拜見雅王殿下。”

李軒連忙扶起,臉上裝出憂色,道:“梁王安好?這刺客也太大膽,竟敢在光天化日之下行刺國之功臣。”

朱友恭道:“請殿下放心,父王無礙,刺客此次並無得逞。”

“有將軍保衛梁王,本王就放心了。”李軒拍拍朱友恭肩膀笑道,“這群朝臣跑得比本王還快,嗬嗬。”

李軒邁步進入梁王府,果然保衛嚴密,來回巡邏的衛兵不說,明哨暗哨就增設了不少。原來堂堂梁王朱溫也是這般怕死。朱溫正在中堂與前來的朝臣陪坐,這些大臣紛紛對朱溫遇險化夷表示恭賀,都說是朱溫福人天照,一起痛罵那刺客對國之棟梁的可恥行為,其實有多少朝臣心中都在痛罵那刺客怎麼不把朱溫刺死。李軒步入中堂,見朱溫安坐主位,麵色如常,沒有半點剛遭行刺的跡象。

眾人見來的是雅王,紛紛起身跪拜,朱溫也上前施禮。李軒一個大步上前,搶先扶起朱溫,再擺手示意其他人免禮。李軒往大廳內眾人一掃,一個儒士打扮,雙目精光閃閃,嘴角上掛著自信的笑意。他也正打量著李軒,李軒猜此人便是朱溫的第一謀士敬翔。

朱溫見李軒正盯著敬翔,拉著李軒介紹到:“雅王殿下,這位是敬翔先生,本王有今日,全靠敬先生輔佐。”

李軒心中暗喜猜中,仍作驚訝狀,道:“原來這位就是敬先生,久仰久仰。”敬翔連忙道謝。

個人都重新坐下,李軒就坐在朱溫旁邊。李軒道:“這刺客實在猖狂,幸好梁王吉人天相,逢凶化吉。父皇聽到梁王遇刺的消息,焦急萬分,立刻命本王前來。看到梁王無恙,本王就放心了。”其實隻是李軒自己來的,昭宗現在巴不得有人能把朱溫刺死街頭才高興,哪還會來慰問這個國賊。李軒突然心中一動,莫非這個刺客是皇帝指使的。如此一想,不由直冒冷汗,若是真的這樣,那朱溫還不加緊篡位行動,而自己的計劃還遠沒部署完畢。

朱溫喜道:“豈敢勞聖上及殿下的憂心,幸虧有眾將士舍命保護孤王,此次才能化險為夷。”

“唉,說到底還是本王失職,有負梁王重望。”李軒低歎一聲,裝作歉然道。

朱溫一愣,道:“殿下何出此言?”

“梁王向父皇舉薦本王為京兆府尹,而本王卻讓那刺客混進城中,直至其行刺梁王還不知,豈非失職。”李軒道。

“嗬嗬,殿下言重了,這與殿下無關。”朱溫笑道。

“本王定當催促韓少尹全力追查,早日找出刺客。”李軒仍歉然道。

這時,敬翔插進話道:“依梁王所描述,在下推斷,這個刺客是個女的。”

敬翔此話一出,全場愕然。

李軒問道:“先生這個推斷從何而來?”

敬翔眼光一掃堂中眾臣,微微一笑,眼中閃爍著自信的光芒,朗聲道:“其因有三。其一,從行刺的角度看,據大王的親兵所言,此刺客在經過大王車隊後突然扭身,挺劍刺向大王的座車,角度之刁,速度之快,全然出乎在場所有親兵的意料,這沒有十分柔韌的身體,是辦不到的,在下亦詳細盤問過該親兵,此種柔韌是普通男子所不能為;其二,刺客遺留下的兵器,一把細長、劍身輕巧之劍,男子拿起此劍極不稱手,試問怎會拿一把不稱手的兵器進行行刺,此劍之輕盈,應該是女子所持之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