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軒帶著布滿血絲的雙眼進宮麵見皇帝,夜裏卯時王彥章突然領兵攻城,打得城中守軍有些措手不及。幸好已經升任羽林軍左右統軍的顏子輝、顏子彤奮力抗敵,並迅速派人通知李軒。
守城將士看李軒來臨,無不士氣大振,殺退王彥章的一波攻擊。而此時城外匿藏的李克用與李茂貞兩部也出現在王彥章大營後方,人數雖不多,但卻出乎王彥章意料,趁著天亮前的夜色,攻得王彥章不得不放棄攻城,回兵守營。
皇帝李曄顯然是知道朱溫已被擒下,精神不錯,對李軒這個“兒子”更是刮目相看,連連招呼李軒免禮。
李軒向皇帝簡單介紹了昨晚情形,提出依國法審判朱溫。
昭宗聽罷,連連點頭,依準李軒所奏,詔其以京兆府尹身份審判朱溫。突然玩心大起,笑道:“皇兒不若讓那李克用和李茂貞共同審理此案。聽說李亞子也隨父前來,當年朕見到這李亞子時,他才不過十歲,也不知如今長成什麼樣的英雄人物了。”
李軒知昭宗此舉是讓朱溫這兩大死敵親身審理,含有安撫之意。
另外,唐皇命李軒節製全城兵馬,防衛京城。
李克用和李茂貞兩軍大營駐在王彥章大營兩側,成夾擊之勢,以王彥章之勇,也不敢輕舉妄動。兩人接到李軒傳給他們的消息,李克用留下李存勖和史敬思看守大營,李茂貞也留下兩名大將,都自己帶上幾個親兵,進入長安。
李軒內著細鎧,外罩蟒袍,頭戴鳳翅亮金冠,座下騎著一匹大宛良駒,此駒遍體烏色,隻有額頭出有一撮白色毛羽,故名之“閃電”。李軒一身的英氣明銳,親自迎接李克用李茂貞兩人。
京中百姓哪裏想得到昔日的紈絝子弟,今日膽敢擒拿下朱溫這個手握重兵的權臣,又見李軒披戰袍騎寶馬,威武英姿,無不夾道下跪相迎。跟在李軒之後的李克用和李茂貞對視一眼,皆隱隱感到李軒現在威望之高。
李軒引來人來到京兆府衙前的廣場,引兩人在早已設置好的案台後坐下。把審理朱溫放在這開闊廣場上,正是為了讓百姓參與審判這個國賊。
李克用正在暗驚就在這審理朱溫,一隊士卒支起柵欄,隔開圍觀百姓,留下廣場中央的一塊空地,而廣場周圍更是有重兵把守。
李軒先向兩人微笑敘禮,再命人帶上朱溫。
朱溫此時身著囚服,手腳都戴上鐵鐐,麵容似乎一夜間蒼老不少。左右帶上朱溫後,欲強壓其跪下,李軒揮手退去左右。怎麼說朱溫都曾是中原梟雄,讓他跪在自己這麼個年輕後輩跟前,李軒還真怕會因此折壽,所以不勉強其下跪。
李克用及李茂貞見朱溫這個模樣,眼裏都充滿幸災樂禍的意味。
李克用更是高聲道:“呀,這不是梁王朱全忠麼。哈哈,朱三啊朱三,想不到你也有今日吧。”李克用是真恨朱溫,恨他的恩將仇報,恨他的無情無義,現在就恨不得立刻上前親手了結這宿敵性命。但他還是隱忍住,因為他還弄不明白李軒此舉的動機。
朱溫大笑道:“若無你們兩個老家夥撐著,他李禎小兒怎敢動我。”
李軒喝道:“大膽逆賊,你可知罪?”
“哈哈,”朱溫仰天長笑,“我朱溫何罪之有,我非但無罪,更是有功。”
李茂貞陰森森的聲音傳來:“你有什麼功,倒是說來聽聽。”
“若無我朱溫,中原有今日安定?若無我朱溫,你李禎小兒今日能在此耀武揚威?”朱溫嗔目喝到。
李軒心中讚歎這才是一代梟雄的模樣,冷笑道:“今日中原安定否,不是你朱溫說了算的。本王今日也非耀武揚威,而是奉父皇旨意,同兩位千歲共同審理你這國賊。”
李軒突然離開座位,快速來到朱溫身旁,低聲道:“看我怎麼讓這圍觀百姓判你死罪。”
來到朱溫身後,李軒環視全場百姓,先鞠躬施禮道:“今日奉父皇旨意審理次賊,待本王列出此賊罪行之後,如何定罪,便交由諸位父老了。”
全場嘩然,審理一個叛賊,還從來沒有交給百姓定罪的前例。從來就是皇帝點個頭,叛賊就身首異處。
李軒此舉不僅為自己樹立威望,更為皇帝賺足親民的名聲。
李軒擺手示意安靜,提聲道:“國賊朱溫,先隨黃賊做反,後又叛其投誠。朝廷念其歸順,賜名全忠。豈料此賊賊心未滅,已天子之名征討四方,亂我國政,遂後欲圖挾天子以令諸侯。本已深受皇恩,當思圖報,卻心生反心,欲謀害皇子,斷我李唐血裔,再行篡奪皇位。此是為不忠。當日晉王李克用與此賊共剿叛匪,解此賊圍城之困,豈料此賊恩將仇報,欲圖謀害晉王,此是不義。朱溫守地宣武諸節,橫征暴斂,百姓苦不堪言,手下軍士,蠻橫無禮,肆意殺戮,強掠民女,而此賊恣意放縱,亦樂於此,是為不道殘暴。如此不忠、不義、殘暴之人,依諸位父老,該當何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