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安城的城郭在背後漸漸消失於地平線,李軒親率五萬大軍,其中卻有四萬是新軍,身披明鎧,外罩蟒袍,頭戴鳳翅亮金冠,座下騎著“閃電”,朝潼關進發。
終於出發了,留下家中嬌妻,拋開那表麵的富貴榮華,率領大軍開向那不知結局的戰場。才一開始設計擒殺朱溫,到現在領軍出征,李軒的目的始終如一,就是自己把握自己的命運。雖然有些自私,但倘若連自己的性命都無法自己把握,什麼天下蒼生之類的都是空談。
郭淑致的嬌容笑貌,以及昨夜的輕柔的擔心、勉勵之語,到最後全化作嬌喘息息聲,化作天地間隻有兩人的瘋狂。這一切,仍在李軒腦海裏回旋。輕摟郭淑致嬌軀睡去的感覺,仍是如此清晰難忘。雖然自李軒成了雅王李禎,已經和郭淑致做了大半年夫妻,可如昨夜般的瘋狂,卻還從沒有過。
“殿下,前方便是新豐。”
廖成平的聲音將李軒從迷夢狀態拉回來。
李軒微微臉紅,都什麼時候了,還能沉浸於昨夜的……,唉,不能再想了。
打起精神,下令準備進城。
“殿下,沒事吧,是否騎馬過久,不舒服?”廖成平關心道。
“啊,這個……嗯,”李軒一時不知怎麼說,也不能說,“沒事,哈,這些戰士們都沒事,本王能有什麼事麼?”
這次出征,李軒沒有選擇由清渠乘船直接從長安經渭南,再直達華陰。而是選擇陸路,邊行軍邊操練這些新軍,況且行軍也是一種練兵方法。前方有王彥章和宋威互為倚角,李軒很是放心,所以通過陸路雖然速度慢些也無妨。
進了新豐,簡單修整之後,李軒下令立刻出發,進軍渭南。
渭南地處關中平原東部,東瀕黃河,西與長安相接,南倚秦嶺與商洛為界,北靠橋山與銅川接壤,是京城長安的“東大門”,素有“三秦要道”之稱。
潼關過後,便以渭南最為險要,所以渭南的城防工事頗為壯觀。
李軒剛到渭南,便接到潼關戰報。王彥章剛到達潼關,乘新到之勇,打退張歸霸的圍攻,暫時緩解潼關險情。
而乘船從黃河直達風陵關的宋威,剛到便和欲圖從黃河逆流而上的汴梁水軍硬捍了一場,隨打退敵軍,但自身傷亡也不少。李軒立即下令一個軍團從清渠乘船,到黃河沿河東下,到風陵關交由宋威指揮。自己帶著剩下四萬人馬,依舊是邊走邊練。
出渭南,李軒下令直接向東走,經鄭縣華陰而不入,逢山越山,逢水渡水。到華陰東南之後再下令就地修整,恢複精力後再進軍潼關。
經過一路的跋山涉水,這支軍隊從體力、精神都煥然一新,唯一欠缺的就是實戰的經驗和一支強大軍隊應有的殺氣。
潼關以潼水得名,潼浪洶洶,故取潼關關名,又稱衝關。潼關西薄華山,南臨秦嶺,東接桃林,北當黃河、渭水、洛水會合之處,為京畿道、河東道、都畿道三道要衝,山巒重疊,穀深崖絕,中通一條羊腸小路,往來僅容一車一馬,曆來被譽為“三秦鎖鑰”、“四鎮咽喉”的天險重關。潼關城雄踞山腰,下臨黃河,亭台樓閣依山而築,巍峨高聳;東、西、北三城樓分踞一方;南、北水關樓遙相對峙。關南,有天險深穀禁溝及十二連城護衛;城北,滔滔黃河奔騰而下,形勢十分險要、壯觀。
“丈人視要處,窄狹容單車。艱難奮長戟,萬古用一夫。”一路上一直負責糧草後勤的敬翔與李軒策馬同行,遠遠望著這天下第二雄關,悠然吟道。
“哈哈,一夫當關。若是杜工部泉下有知,他所描繪的一夫當關的潼關,現在又重遭戰火,不知作何感想。”李軒笑道。
敬翔苦笑:“若是他知道此關已多次被東來的軍隊攻破,才不知作何感想,希望此次不要讓他失望。”
王彥章和杜泰名領人前來迎接,甩蹬下馬,拜倒:“末將拜見雅王千歲。”
拜見雅王千歲!
百餘隨從同時跪拜呼道。
李軒這時才有那麼一點點高高在上的美好感覺,連忙下馬,扶起兩人:“兩位將軍免禮,諸位都免禮。”
王彥章見李軒帶來的軍隊,行止有序,個個精神飽滿,一點都沒有遠道來的疲軍之像,點頭道:“不錯不錯,現在唯一缺少的就是戰場殺敵的殺氣。若是眼前這支軍隊添上殺氣,那張歸霸就要嚐嚐大敗的滋味了。”
李軒微微一笑,道:“這便是本王拖至今日才到潼關的原因,一路翻山越嶺的磨練。現在就交給你啦,把他們練成一支殺氣滿盈,讓敵軍聞風喪膽之師,就拜托王將軍啦。”
又轉向杜泰名道:“杜將軍,守關將士傷亡幾何,還能撐住吧?”
杜泰名拱手道:“請殿下先入城,再給殿下詳細道來。”
杜泰名領李軒與同李軒一起來到的其他將領進入潼關城縣衙,這個作為臨時指揮所的地方。王彥章則領著新到的四萬人馬,分配到各駐防區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