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下謀(1 / 3)

局勢開始轉向有有利於唐軍,南有趙匡凝領軍攻占汝陽,可北擊陳州許州;北有李克用大將周德威,大軍牽製魏州的楊師道,再有李嗣昭占領梁軍手中的懷州,洛陽北部門戶大開。

李軒盡起陝石唐軍約八萬大軍,水陸並進,進軍澠池。

大軍一路前進,竟無敵軍阻攔,順利抵達澠池城外。

大軍安營,快馬送來戰報,王彥章等已將福昌團團圍困,指日可下。而澠池守將竟然是在陝石大敗而逃的朱珍,這兩個消息經李軒在軍中傳開,軍中士氣大振。

唐軍展開圍城攻勢,而朱珍則龜縮在城中堅守不出。在李軒眼中,朱珍再次犯了大錯,隻要唐軍完成對澠池的圍城部署,他朱珍便隻有殉城一途。史敬思早已奉李軒之命,事先埋伏,伏擊從東邊而來的救援澠池的援軍。

投石機、樓車、雲梯等攻城器械一應準備完畢,隻等主帥下令攻城。

史敬思已經領兵到達澗水和穀水交界之處,完全截斷新安對澠池的援軍來路,使李軒安心部署圍攻澠池。

王氏兄弟主持攻打澠池南北兩門,由宋威副將安戊主持進攻西門,而李軒和宋威則親帶大軍攻打東門。

不過且不論唐軍準備如何充足,兵力總是有限,所以李軒把攻城的主力部隊集中於東門外,對其他三門的進攻規模則要稍遜,作用隻是惑敵、牽製敵人,更是能防止敵人突圍逃走。

其下攻城,城為牆所圍之域,往往易守難攻,城市一般牆高數丈,深溝護城,故守城者能以少勝多,凡舉在扼水道、陸道,兵家必爭之地,更是如此。再加上若是城中軍民一心,那城更是不可攻。故以兵家先人,奈何用兵如神,仍不得不以攻城為不得已而為之的下策。

對於攻城,深知現在唐軍實力的李軒一直避免,就是攻打陝石也是先使城中主將自亂,再趁亂以較小損失攻下。而現在麵臨的便是李軒第一次攻城戰,由穀水通向洛陽的第一座城池澠池。

如若有選擇,他會對澠池圍而不攻,但目前的形勢是城中梁軍準備充足,儲糧也可挨上大半年,而如果敵人援軍從新安出發來救,內外夾擊,唐軍便會由主動淪為被動。這就迫使李軒下狠心硬攻城池,盡快消耗城中戰備物資,同時分兵阻止東麵敵軍來援,始終保持這場戰爭的主動權。

經過商議,李軒他們決定第一步采取四麵圍攻,重點集中進攻東門,晝夜輪番猛攻的策略,以瓦解敵人的體力鬥誌為主要目標。本來雙方兵力相當,可李軒在圍城之前就大肆宣傳朱珍在陝石之恥,激怒他,讓朱珍在憤怒麵前失去理智,被唐軍誘出城外,被殺得大敗而歸,損失達萬人之眾,大量削弱了守軍的實力。此後一直縮在城中,被李軒順利圍城。澠池守軍壓力大增,今趟李軒將澠池重重圍困,務要殲滅城內所有將士。

城中剩餘兵力不足五萬人,要穩守澠池如此規模的城池,梁軍必須全軍布置到各防守崗位之上。換言之,唐軍可以輪番休息,梁軍則必須日夜不休。

要攻破對方的深溝高牆,隻是單憑步、騎兵和一般刀劍弓矢是不可能辦得到的,所以隻有成功填平、越過澠池城的護城河,攻城的器械和先鋒軍才有機會接近城牆,展開攻城戰。

宋威顯然是這方麵的老手,李軒隻需在一旁看著宋威的指揮,心中默記攻城的步驟訣竅。

戰事一開始,由宋威親自指揮的唐軍士兵站於可移動的“樓車”之上,在高處窺望城內的情況,必要時可發箭助攻。同時立即搬土運石,以裝滿土石的車子直接推入壕中,讓這整車沙石強把深壕填平。大軍緊隨其後,既可防止敵軍出城擊殺這些填濠的工事兵,又可在填平深溝之後立即展開進攻。

填壕之後,攻城戰開始正式打響。十幾戰士推著四輪攻城車,頂部是被削成尖斜形的巨木,撞上高大沉重的城門,城門也要晃上一晃。攻城車上還帶有由幾層藥製牛皮製成的擋翼,不容易燃燒,能容近百戰士,不怕弓矢,亦不懼石擊,在攻城中極具奇效。

待到接近城牆,飛樓、雲梯、攻城車等各式攻城工具開始派上用場,士兵都以雷霆之勢,攀城、擊門,人人視死如歸,以登上城頭為目標,一旦登上城頭,便求在城上站穩陣腳,再逐步擴大突破口,成了與敵軍短兵相接。

李軒和宋威並騎在前線指揮這場慘烈的攻城站,傳令兵以火把、號角、戰鼓指揮戰場全局的進攻退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