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逆襲(二)(1 / 3)

史敬思策馬到李軒身邊,指著城門方向道:“殿下請看,是王旗!”

李軒定眼望去,真的是王旗,朱友裕親自領兵來救他的大將了。

天作孽,猶可活,自作孽,不可活!

不及早營救以是錯失戰機,到現在梁軍敗跡以現,才匆匆來救,一錯再錯。

李軒無喜無憂,冷笑道:“王旗又如何?幹他!”

史敬思先一錯愕,旋而笑著大聲喝道:“殿下有令,幹他王旗!”

隨軍僅月餘,李軒已學會不少軍中粗俗俚語,但如今次這般寫意,隨口而出,卻是第一遭。

唐軍氣勢如虹,湧向城門,兩側騎兵更是直追而上,截斷張歸弁與朱友裕會合。而梁軍則是相形見絀,個個自顧四散,早已潰不成軍。

出其不意的唐軍再次讓梁軍嚐到苦頭,一夜作戰,唐軍以微弱的傷亡大敗梁軍,天明打掃戰場時更有軍士捧上孟楷人頭,可憐孟楷一世猛將,既在夜黑混亂戰場中命喪無名士卒之手。城外梁軍生還者都被趕入城中,更增加新安的負擔,唐軍趁機把其出入關口緊緊圍住,等待時機一舉攻城。

城外守軍除了戰死的,隨張歸弁逃入城的,其他都成了李軒唐軍的俘虜。現在倒成了個令李軒頭疼的問題,一個多軍團的俘虜,釋放了不行,這些成了散兵,還不到處擾民;不放也不行,畢竟多了這麼多人要吃飯,自己軍隊的糧草就要吃緊。李軒是深感戰國時白起坑殺趙軍的無奈,俘虜確實是戰爭中一個令人煩心的問題。隻有將其統統殺光,才可一勞永逸的解決問題。

不過這些梁兵倒是挺樂意當俘虜的,至少還能吃飽飯,自從自東向西到新安的糧道被王氏兄弟的唐軍破壞,新安的梁軍已經多日不知飽食的滋味了。

正與眾將在營中商議處理俘虜事宜,門外報王之博來到。眾人愕然,王之博不是還在長石山截擊梁軍糧道麼,突然回來幹什麼?

王之博唬唬進入帳中,承上一封信道:“這是末將在埋伏與慈澗周邊,從捕獲的一名洛陽信使身上搜出的密信一封,呈與殿下。”

李軒看過此信,遞於宋威、史敬思等將傳閱。宋威看完道:“此信並非求救兵之信,而是朱友孜的發兵之信。梁將馬沛、伊興率五千人馬,帶上糧草,正在馳援新安。”

“看來我們沒能完全封鎖新安,朱友裕必定是向鎮守洛陽的朱友孜求援,而我們卻沒有將之截住。”李軒若有所思道。

“馬沛、伊興算什麼東西,沒聽說過的無名之輩,看我等還不把他們截下。”王之博哼哼道。

李軒聞言突然拍案道:“王將軍言之有理,新安可破,哈哈。”

眾人又是一番不解,又是他王之博有理,他最近走的什麼運,每次都說到雅王殿下心裏了。

李軒見眾人一頭霧水,微笑道:“若是我們能截殺馬沛、伊興,再冒充他們進城……”

“新安可破矣。”宋威恍然道,與李軒兩人相視而笑。

安排王之博再帶三千餘唐軍回長石山,以作補充,命他與王之穎兩人在信中梁軍行軍路線部下埋伏,劫殺梁軍援兵,再由兩人扮作馬沛、伊興,按商議好的時辰入城,而李軒便在新安另一麵攻城,配合王氏兄弟的精兵來個裏外夾擊。

馬沛、伊興二人率五千援兵出了慈澗,前往新安,行至一山澗,忽見山坡之上有唐兵殺出,頓時箭弩齊發,滾木擂石順坡落下,梁軍兵將未戰先折去許多。王之博、王之穎見時機已到,二將縱馬殺來,馬沛、伊興匆忙率兵迎戰。未戰幾合,馬沛、伊興豈是王之博、王之穎的對手,盡皆命喪馬下。梁軍士兵見主將已死,紛紛下跪投降,被俘者有千餘人。王之博、王之穎押解降卒回營,命手下五千兵士換上梁軍士卒軍衣,打馬沛、伊興二人旗號繼續往新安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