鞏縣城外,唐軍旌旗招展,李軒高踞“閃電”寶馬之上,史敬思、管威各策一騎於其左右,身後精兵個個精神抖擻,展示著不可戰勝的唐軍風采。
百餘丈外之處,塵土飛揚,一彪人馬正在徐徐接近,馬蹄揚起的煙塵散而不亂,體現出這支人馬極強的訓練素質,整軍進退如一,令人心折。
李軒麵帶微笑,帶領諸將士拍馬疾速上前,對方中領頭者也加快速度向李軒一行,身後眾人也跟著加快腳步。領頭之將在距離李軒等人五丈餘便甩蹬下馬,奔至李軒之前,撩袍單膝下跪,拜道:“末將王彥章拜見雅王殿下,天策上將軍。”
李軒哈哈一笑,翻身下馬,扶起王彥章,道:“將軍快快請起。”上下打量一番,繼續道:“將軍雖一路風塵,但仍神采奕奕,可見一路順利啊。”
王彥章笑道:“有殿下安排下的計策,焉能不順,哈哈。隻可惜沒能與殿下一起征戰,隻聽軍報傳訊,殿下戰無不勝,彥章佩服。”
“將軍何時變得如此客氣了?”李軒笑道,正想問起敬翔,敬翔已從軍中策馬而出,離李軒尚有五丈餘勒停馬步,下馬納頭便拜:“敬翔拜見雅王殿下,千歲千千歲。”
繞過王彥章,李軒扶起跪倒在地的敬翔,喜道:“先生請起,先生一路辛苦啦。”
為敬翔撣去肩頭塵土,李軒提聲對他們帶來的唐軍將士高聲道:“諸位兄弟辛苦啦,本王代朝廷謝過諸位。”言罷拱手躬身一揖。
唐軍將士舉起手中橫刀,齊聲致敬:“雅王千歲,千歲,千歲!”
呐喊聲響徹九霄,表達著唐軍上下對李軒的敬意,李軒的連連勝戰,已經在他們心中樹立了不可替代的地位。
李軒與眾人回城商議接下來的行軍方案,認為攻取虎牢是全線包圍洛陽中最重要的一戰,而此戰便是攻取洛陽的預演,欲攻占虎牢,也必先攻取周圍城鎮,孤立虎牢,則虎牢可定。而大河以北盡入李克用之手,所以李軒隻須攻取滎陽、管城,再加上現在的鞏縣,虎牢就被唐軍團團圍困。
眾人皆滿口稱讚李軒之策,隻有敬翔從頭到尾緊皺眉頭,李軒看在眼裏,便發言詢問。
敬翔起身道:“劉鄩切不可輕視,此人領軍軍紀嚴明,手下皆是為之效死命之眾,又智計百出,降梁之前更是無一敗跡。有此人鎮守虎牢,將是我軍麵臨的最大難題。”
李軒長身而起,信心滿滿笑道:“若是沒先生在身旁,本王確實要更加小心。但如今有先生助我,何愁這劉鄩不手到擒來。”
唐軍開拔,朝虎牢方向進發。距虎牢尚有十餘裏,便與梁軍交戰一陣,李軒刻意不讓玄幽軍團上陣,隻讓王彥章領軍衝鋒,果然所向披靡,殺得梁軍大敗而歸,由此可見,王彥章所領之兵,已是經過重重考驗的精兵,戰力非凡。
天色漸暗,唐軍安營造飯,行軍一天總算有個休息。卯時剛至,李軒突然下令全軍開拔,掉頭東向,全速奔向滎陽。
大軍抵達滎陽城外,天剛蒙蒙亮,唐軍選址紮營,成圍攻滎陽之勢。
李軒正和敬翔在營帳內談話,王彥章入內道:“殿下,如此安營,不怕梁軍從我軍背後殺至麼?”
李軒微微一笑,道:“這個將軍盡可放心,大營安全就交由管威人馬負責,定保無虞。將軍隻須全力攻城便可。”
“有殿下保證,彥章就安心哩。”王彥章雖有疑慮,但仍不會懷疑李軒的話,接著道:“不過這管將軍手下人馬,個個神色似乎有異,全軍上下不苟言笑,舉止類同機械,讓人好奇。”
“遲些時候便讓將軍見識一番他們的厲害。”李軒朝王彥章神秘一笑。
三人仍在談笑,一軍士匆忙入營,報稱滎陽梁軍擺陣出城,正向唐軍大營襲來。李軒銳目一掃,下令結陣出營,迎戰敵軍。
梁軍兩側為步兵,中間由兩隊騎兵引領,全由白馬列陣,在初升朝陽照射之下,騎兵盔甲金光閃爍,陣勢威嚴。騎兵至前陣頓然而止,似乎胯下之馬行止完全是這些騎士收發由心。
管威騎馬位於李軒之右,低聲道:“梁賊結陣而來,觀其陣勢非為作戰而設,乃是為震懾我軍炫耀威風而來。乍觀此陣,定會以為梁兵銳不可擋,千歲若不在首戰挫起銳氣,恐難絕勝梁兵。”
李軒心中暗讚梁軍此陣擺得高明,單由這一色騎兵,就以夠震撼人心。
王彥章位於李軒之左,遙指敵陣之中道:“領軍者是王景仁,此白馬陣便是他親自訓練,氣勢威武。”
李軒點頭微笑道:“史將軍出兵先敗一陣,驕梁兵高傲之氣;本王再下令全軍出擊,我軍必勝。”
身後的史敬思聞言應諾而出,帶領三千騎兵衝向敵陣。隻見王景仁率白馬陣殺來,將史敬思夾擊中央。史敬思在陣中一場亂殺,對左右士卒驚呼道:“再不撤退,性命休矣!”左右唐軍將士個個抱頭逃竄,大敗而回。
李軒見史敬思詐敗,傳令鳴金,唐軍回縮一陣,梁軍白馬騎兵策馬人立而起,耀武揚威。
隻聞二通戰鼓擂響,王彥章率五千精騎衝出陣中,萬餘唐軍緊隨其後。隻見王彥章策馬揮槍直捅白馬陣,陣中主將王景仁揮刀來戰。梁軍士兵以為這唐軍鐵騎如同方才史敬思所帶士卒不堪一擊,未曾想卻領軍來者的是鐵槍王彥章,彪悍凶猛,使得梁軍騎兵枉有金甲良馬,卻無必勝之心。一陣風沙,唐朝精騎已與白馬陣混戰一處,隻見唐朝官軍與白馬梁騎混戰一團,雙方絞殺難辨兩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