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翻山越嶺,躲躲藏藏,見到梁兵人多的時候,李軒便往一旁暗處躲起,暫避一下。若是落單的,就沒有那麼好運,玄龍劍一出,沒個活命的。
多日山林生活,使李軒不再是那個養尊處優的李軒,與軍旅生活結合在一起,才是真正的磨練。雖然衣衫襤褸,胡須虯髯,汙蓬垢麵,但此刻的李軒才能體會到生的樂趣,隻要他還活著,一切皆有希望。
李軒披頭散發的走在山路間,衣物早已被山間荊棘刮破,平時玄龍劍也是藏在外袍之中,不虞被別人看出。山路漸緩,已近平原,前方城郭已經隱隱可見。
逐漸接近城郭,才發現竟是滎陽。回想當日入城時是何等的風光,而如今卻是落魄至此,李軒不禁唏噓不已。
戰時的滎陽城防嚴謹,限時開關城門,現在還未到開城之時,城門外已經擠滿了進城趕早集的人群,熙熙攘攘。李軒也混在其中,以他現在的衣著,在別人眼裏就是一個流浪人模樣。他也樂得如此,在此戰亂年代,不乏流浪者,這樣也不會引起別人注意,而將玄龍劍藏身於外袍之下,也是有此意。
城門咿呀緩緩打開,人群開始往門縫擁擠而去,待到城門完全打開,才看見門道兩旁站著兩隊梁兵,表情冷漠。人群緩緩朝城中擠進去,過了門道,一個梁將高踞馬上,揚著馬鞭,喝道:“都不要擠,一個一個通過,前麵的走快點,不要擋住後麵的路。”
李軒低頭藏身人群之中,裝作一副無精打采的樣子,和人群一起進城,其實他也弄不清楚為何要冒險進入滎陽,或許冥冥之中命運已有安排。
突然前方一陣阻滯,隻聽那梁將罵道:“死老漢子,一把老骨頭還不去死,還擠什麼擠,走如此慢,後麵的人還進不進城了,你奶奶的,存心找打。”
一鞭子抽在前麵一老漢身上,老漢身上衣物單薄,被鞭子抽中,瘦弱的身軀上立刻顯現出一道血痕。跌倒在地,更是使人流為之停滯。
梁軍見老漢倒地,更加阻擋了人流,繼續破口大罵,一邊抽鞭子,一邊指使一旁梁兵去把老漢架開。
李軒見狀,擠上前去,在梁兵走近之前,扶起老漢,趕緊往城牆腳躲去。
老漢受了幾鞭子,已經忍得一頭冷汗,還能開口答謝:“哎呦,多謝小哥相扶,不然老漢兒我還不知被這些畜生帶去怎麼折磨。”
李軒還禮道:“老丈不必多禮,這梁兵怎得這般凶悍,竟對一老人下此狠手。”
老漢咳嗽兩聲,沉聲道:“還是唐軍雅王在城的時候好,城門早開晚閉,入城做些小買賣也無須繳稅。哪像現在,康王朱友孜親守滎陽,立刻弄得滿城烏煙瘴氣,就是賣棵蔥,也要課上稅,還是雅王好啊,也不知道他現在身在何處,是否安康。”老漢臉上現出神往的神色。
李軒臉上微紅,當初自己下令城防放鬆,隻是自己驕心日盛,認為梁軍隨時來攻,都可從容將其擊退,卻是方便了來往百姓。種下那日驕心之因,才得今時流離之果。又記起斬殺史敬思者朱友孜,不由目露殺機,旋亦逝去。
李軒暗歎一聲,道:“那雅王真的那麼得百姓之心麼?”
老漢驚愕的看著李軒,道:“小哥像是剛到這亂世,說起這雅王殿下,誰人不豎起大拇指,誇獎他個大英雄,誰人不將他視為唐室中興的希望。一路長勝,所到之處,無不輕徭免賦,平等待民,更不許軍隊擾民,隻要雅王殿下在,百姓們不愁過上平安的好日子。隻是新近一敗,卻不損殿下在我們心中的威名,我們都暗自在心中為殿下祈禱,期盼殿下早日歸來。”
這回輪到李軒錯愕,沒想到他在百姓心目中竟有如此地位,更是堅定了他征伐天下的信念,隻是為了天下百姓過上更好的日子。此時的李軒再次奮起鬥誌,誓要重整旗鼓,一掃連日的頹廢心情。
老漢驚愕的看著李軒雙目射出堅定的神色,道:“依老頭看,小哥也是非凡人,何不早日去投靠唐軍,混個軍功,也好過現在四處流浪啊。要是老頭子我還再年輕十歲,我便去投靠唐軍得了。”
李軒聽完不禁莞爾,笑道:“老丈莫要說笑,本……我這副懶散模樣,怕是沒人要吧。”
老漢搖頭道:“豈是如此,雅王殿下胸懷天下,隻要是有誌之士,皆能在他那得到應得的。現在他帳下不是同時擁有原來的梁將和晉將麼?”
“老丈為何對那雅王如此了解?”李軒問道。
老漢嘿嘿笑道:“這也算不上什麼了解,隻是賣幾棵菜閑時和旁邊同道聊聊,打發時間而已。”
李軒心道原來如此,心中不由感激,能在百姓心中留下好印象可不容易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