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洛都(二)(1 / 2)

偃師位於洛陽之東,南屏嵩嶽,北臨黃河。因周武王東征伐紂在此“息偃戎師”而得名,是為洛陽東門門戶,水路發達,與洛陽水運連接便捷,城中駐有梁軍八萬,主將霍存。霍存為將驍勇,善騎射。兼有養子霍彥威,因有勇力得到朱溫的賞識。由梁軍這以悍勇聞名的父子兩人共守偃師,可見朱友裕對偃師之重視。

唐軍駐軍孝義橋之後,每日往偃師推進不足十裏,步步為營,穩步前進。每逢梁軍前來劫營,也隻是堅守營寨,擊退敵軍,卻不追擊。致使梁軍每次來襲,隻餘損失兵將,卻無戰果。

大軍直至離偃師十餘裏,大營方設立。李軒高豎帥旗,坐鎮中軍,以玄幽軍團及飛羽軍為主要力量;王彥章部居左,兵合五萬;劉鄩部居右,兵力三萬。全軍成偃月型安營紮寨,展現以功為主之態勢。

安營之後的唐軍,依舊不曾主動出擊,讓空有勇力的霍彥威也有力無出使。

擊無可擊,詭兵之道。

李軒每日例常巡營,鼓舞士氣,卻完全沒有攻城之跡。

霍彥威每日都到營前叫陣,唐軍之中卻無人理會,該操練的繼續操練,該值崗的也對其叫罵充耳不聞。唐軍將領每次請令,李軒都微笑無語,連接幾日如此。

秋風送爽,落葉飄零。

剛巡視完唐軍操訓之後,李軒正與敬翔策馬緩慢而行。敬翔突然問道:“霍彥威這幾日怎麼不見前來叫陣,看梁軍大營也似乎偃旗息鼓,甚是奇怪。”

李軒低頭看著地上的人馬倒影,道:“或許是銳氣已失,知是我軍根本不想出營應戰。”

敬翔緊皺眉頭道:“非如此,已霍彥威之急性,叫陣不成,卻也無攻營之舉,其中或有不妥。”

李軒沉吟一陣,突然道:“其中並有生變,隻是你我暫時還未參透罷了。”

“殿下是否應考慮下令攻城。”敬翔道,“若是如此相持不進,恐傷士氣。”

李軒抬頭遙望遠處,笑道:“依我們商定之策,此舉隻是挫敵銳氣,怎能傷及我軍士氣?先生盡可放心,兵來將擋,水來土掩。若是霍彥威敢再來,本王定讓他有來無回。”

敬翔聞言,點頭道:“殿下正是以無處不在的信心,感染著我軍之中的每一將士,才使我軍始終保持士氣如虹。”

李軒瞟了敬翔一眼,笑道:“先生有話不妨直說,不用來此欲貶先揚的戰術,哈哈。”

敬翔正色道:“霍彥威手下有個謀士,名叫淳於晏,此人頗通理政之道,霍彥威對他言聽計從,因此少有過失。每次作戰都由其為霍彥威安排得妥妥當當,殿下可防此人。”

李軒暗歎一聲,難怪朱溫能縱橫中原,密謀篡位奪權。當看梁軍之中有如此多良將謀臣,便可知其威勢之大。雖然如今朱溫已伏,梁軍也屢屢敗於自己之手,但難免對前景增添幾分憂慮,還不知哪天梁軍之中再冒出個猛將智臣來。

入夜,李軒正在營帳中冥思自從醒來之後的點點滴滴,突聞帳外人馬紛亂,撩幕出帳,正欲攔住士兵問道,管威已經快步上前,道:“殿下,發現敵軍潛入,我軍值夜將士正將其圍困,必可全殲敵軍。”

李軒突然心中一動,似乎想到什麼,又一時模糊,對管威道:“盡量生擒敵將,降者不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