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軍星夜兼程,終抵潼關關下。此時重返潼關,李軒不禁唏噓,大唐軍威和信心的重新樹立,便是在此與梁軍的一戰,而這一戰也奠定了李軒在唐軍軍中的威望。從這裏開始,唐軍開始了他創造曆史的南征北伐。這裏是關西的門戶,也屢屢見證了唐帝國的興衰榮辱。誰人掌控了潼關,也等同了掌控了大唐帝國的權勢。令李軒慶幸的是,如今的潼關還掌握在他的手裏,即是目前的大唐王朝還是傾向於他的。
此時杜泰名已大開關門,出關相迎。關上守衛森嚴,神射手全神戒備,隨時可對來犯之敵予以撲殺。而關下的唐軍也整齊列隊,隻餘一條行馬道供李軒可乘馬至關下。陣勢之嚴,不亞於戰時,雖知在澠池行刺李軒的刺客已負重傷,但也難料刺客究竟有幾人,故杜泰名還是小心為上,嚴密布置,迎接李軒歸來。
杜泰名眺目遠望,見天邊塵土開始紛揚,挑著李字大旗的旗尖開始一寸一寸出現在地平線上。杜泰名拍馬迎上,一馬動,千軍動,浩浩湯湯。
“末將杜泰名,領潼關諸將士,迎接雅王千歲。”見李軒領頭到來,杜泰名率先下馬,叩拜,高聲祝道。
“雅王千歲千千歲!”隨行眾將士整齊單膝跪拜。
“杜將軍免禮,諸將士辛苦了。”李軒攙扶起杜泰名,又環首拱手對其餘唐軍將士道。
杜泰名上前,熱情道:“末將與諸位將士雖身處潼關,聽聞殿下塞外大敗敵酋,人人焚香相慶,感謝上蒼保佑殿下大勝而歸。而再聽聞有不自量力之徒,屢次欲加害於殿下,軍中人人無不為殿下擔心。”
“感謝杜將軍上心,感謝諸位將士上心了。”李軒笑著揚聲道,“本王何德何能,得諸位如此厚愛。”
“雅王千歲,雅王千歲。”祝頌聲此起彼伏。
李軒同杜泰名一同入關,入將軍府,杜泰名設案焚香禱告,再請出一道聖旨,交予李軒,麵露苦澀笑顏。
李軒結果黃綢,打開,目光掃過,哈哈大笑,再遞給敬翔。
敬翔粗略一覽,合起聖旨笑道:“看來他們還是怕殿下順此一舉攻下長安。”
“胡扯,本王家室尚在城中,哪有攻城的可能。”李軒笑罵道,“不過若是不按這聖旨行事,那恐怕是要逼本本王真的攻城了。”
“這有何難。”敬翔眼珠一轉,將聖旨交給王彥章,“我們依旨意行事便是。”
“還就還請先生賜示。”李軒拱手笑道。
敬翔吹了一口氣,拂起嘴邊胡須:“這聖旨上隻許殿下與王將軍領兵一萬歸京,那也隻是留下元將軍部在此即可。如此一來,一則依旨行事,二則表明潼關尚有忠於殿下的雄師鎮守。”
“那我和玄幽軍團的將士呢?”管威急問道。
敬翔撇了他一眼,驚奇道:“管將軍與玄幽軍團,本就屬郭堡主私軍,兵部可不認你,別以為跟殿下久了,便自動納入唐軍編製。”
見管威愣了一下,敬翔繼續嘿嘿笑道:“想我大唐,自安史之亂以後,各地私軍便不再是朝廷能夠使喚的了。”
“妙,妙,妙。”李軒撫掌大笑,“就依敬先生所言,元將軍你就暫駐此處,呃,與杜將軍暫時擠擠吧,等本王回京之後,再與你謀個好地方去一展拳腳。”
“謝殿下,末將遵命。不過還是讓高行周貼身跟著殿下,也好做個守衛。”元行欽施禮道,原本不讓他隨李軒歸京,心中尚還不爽,這下算是一口氣理順了。
“也好,有高小將軍在身旁,本王也安心多了。”李軒突然想起晉軍四小將,若是他們依然在他軍中,那又是多一份籌碼。
李軒指著管威笑道:“管威你就且與本王同行,到長安後你便直接帶軍會郭家堡去,哼,看誰敢攔你。”李軒與管威對視冷笑。
“不過這聖旨上要求殿下的大軍隻許駐紮長樂坡,卻是不得不防。”馮道看過聖旨後皺眉道。
“不得不防的還不止這些。”杜泰名插話道,“末將還未向殿下稟報,顏子輝,顏子彤兩位將軍已被分別調任延州、同州刺史。”
“啊。”眾人異口同聲驚呼起來,如此一來,京中便無傾向於李軒的掌軍將領,一旦有人發難,那李軒等同於陷入重重困境。
“即便如此,本王也得回去,總不能現在就擁兵自立吧。”李軒苦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