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酌別(一)(1 / 2)

炎夏終於即將過去,往時吹著涼爽的風,也漸漸帶著涼意,一陣輕風襲來,開始能讓人不禁縮縮脖子。即便如此,各地置換舊幣的官衙門前,堵滿了前來置換新幣的人們。其場景之火爆,使前來置錢的人們,仍感到夏日遠未離去。各地主掌鑄錢的上林署,掌原料的辨銅、掌製範的均輸、掌鑄錢的鍾官三個官員也忙得滿頭大汗,他們不停的驅使下屬加快鑄造的速度,可也滿足不了外麵前來置換錢幣的人們的需求。回收到的舊錢,經過回爐熔化,重新注入錢模,冷卻,半天也不過鑄出了約摸萬餘貫錢。

這種新鑄幣製麵均勻,做工精絕,質量充足。錢仍為圓形,中留方孔,方孔周圍暗含龍紋環繞,背麵書有顏真卿楷字“開元通寶”四字,其字豐腴雄渾,結體寬博而氣勢恢宏,骨力遒勁而氣概凜然。當張全義等奉新幣請李軒定名時,李軒不加思索便定此幣名為“開元通寶”,意在追念那個繁盛時期,而字體選用顏魯公之字,更是意在顯現大唐帝國繁盛的風度。

洛陽商會在宮城重修工程中,所支付的物料、人工費用,一律使用新錢。他們所控製的商貿流通,也一律使用新錢,以此來作為對李軒的回報。而官府所收稅賦,也開始以新幣征收,都畿道河南道雖百姓所負擔之稅賦可以說是極輕,但對偷逃納稅者的懲罰卻極重。加之新幣質量充足,百姓也樂意於兌換新幣,故此新幣的推行也算極為順利。

同樣場景火熱的,是宮城的重修工地。宮城前廣場的石板被撬起,重新整平地麵,再安上石板。有的宮殿殿頂坍塌漏水,已經在重新鋪設屋瓦。朱牆紅柱,方基圓頂的洛陽唐宮逐漸煥發新顏。

赤背的民夫,正忙著搬運石板、木料,粉刷牆體柱麵。光赤的臂膀,黝黑的皮膚,健美的肌肉,流淌著的汗珠反射著烈日的照射,閃出點點金光。

李軒每日必到工程工地上巡查行走,這日突然心血來潮,邀上郭淑致一同前往。自從搬來洛陽,郭淑致一直忙於新王府的布置,倒還不曾出過王府大門,近日有些閑暇,便一直要李軒帶其出去遊玩。怎奈李軒也是忙於工程及新幣兌換之事,卻是沒有空暇。直至今日,方有想起不如帶其一起去洛陽皇宮轉轉也好。

透過馬車的車窗,郭淑致驚歎窗外天街的繁華,當馬車經過天津橋,更是驚歎洛水中的熱鬧。

李軒心裏好笑,暗道這算什麼熱鬧,隨口道:“北市、南市,比這裏還要熱鬧繁華百倍。”

“噢,那我們現在就去北市、南市逛逛。”郭淑致轉過頭來,興奮道。

李軒聽完此言,哭笑不得,心道這古今女子都一般,怎麼都愛逛熱鬧。伸手攬過郭淑致纖腰,輕吻一下耳垂,輕聲道:“等巡視完今日的工程,再陪致致去不遲,現在還不是到最熱鬧的開市時間。”

過天樞,入端門,李軒攜郭淑致抵達明堂之外,馮道正拿著圖紙,四處比劃。

見李軒到來,民夫們都停下手中的活兒,隨馮道上前拜見。李軒趕緊上前,見馮道與前排的民夫一一扶起:“諸位免禮,諸位父老辛苦了。”

馮道引著李軒走入明堂,邊走邊介紹道:“這明堂即為前隋乾陽殿,武周時期曾大加修繕,改稱明堂。明堂有三層:底層為方形,上麵兩層為圓,中有巨木十圍,上下通貫。”

“下層為正四方形,方形表大地,地方,四方亦表示一年四季,各隨方色;中層為十二邊形,表一年十二月,圓蓋表天圓,蓋上盤九龍捧珠;上層為二十四邊形,法一年之中二十四節氣。”馮道隨走隨指著道,“這圓蓋上的九龍,武周時期曾是九龍捧金鳳凰,而在玄宗皇帝時,改為現如今的九龍捧火珠。”

“這裏麵的學問如此多,非先生在此主持,恐難成事。”李軒邊走邊讚道。

“多謝殿下,馮道也隻不過是照本宣科罷了,並無值得稱讚之處。”馮道趕緊道。

“博者多謙,知之愈多,而求知愈強。但願人人都如先生這般,國之興旺有望了。”李軒歎道。

“這……馮道汗顏。”馮道低頭道。

“我覺得這九龍捧珠,還是不如九龍捧火鳳凰好。”郭淑致捉摸著精致的小下顎,自顧道。

李軒與馮道同時側目看著郭淑致,隻不過馮道迅速的將他的目光從郭淑致美麗的臉龐上轉開,而李軒則牽住她的柔荑,哼哼笑道:“這不是好不好看的問題,這是象征意義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