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磐河風雲(1 / 3)

天鷹子憑借著難以用任何科學理論解釋的直覺,居然很快帶領眾人追上了桃園三兄弟,並跟著他們來到了公孫瓚統治的幽州。見到劉備,公孫瓚十分高興,因為二人是早就熟識的好友,自然對劉備兄弟敬若上賓。

不過,令天鷹子意外的是,陪座將軍中居然沒有趙雲與陳到的身影,歡迎宴後,經天鷹子多方查找,終於從公孫瓚麾下最精銳的部隊“白馬義從”中找到了兩位老朋友,他們雖然已經身處幽州最強騎兵團中,卻也隻是普通士兵的身份。而統領“白馬義從”的將軍名叫嚴綱,天鷹子一度懷疑此人是深藏不露的高手,在多方試探下,他終於確定此人並非深藏,武藝充其量也就躋身二流水平而已。

當趙雲和陳到驚喜地見到好友,又被問及身懷一流武藝的他們為什麼隻是士兵而已時,兩人隻能報以苦笑。陳到透露出幽州軍內幕:“公孫將軍用人素來是論資排輩,無論你本領多高,要想得到升遷必須靠混年頭,像我們這種初來乍到的年青小子,無論武藝多強,最好的待遇也就是進入精銳部隊當個大頭兵。”

了解這一實情,天鷹子也曾委托劉備為趙雲、陳到疏通關係,讓他們早日才盡所用。可是公孫瓚卻強忍心中反感對好友說:“老兄啊,你沒帶過多少兵,不知帶兵的難處啊!有時,對我們這些軍人來說,苦勞要多於功勞,畢竟從軍者才能傑出者寥寥無幾,我能有今日,也是靠一班資質雖然平凡,卻多少次死裏求生的老兵啊!如今,我們總算打下了一片地盤,如果動不動就去提拔那些無名望無資曆的毛頭小子,你讓我如何向那些老兄弟交待?玄德,別傻了,帶兵是不能那麼幼稚的,必須變通,懂嗎?變通!”

聽公孫瓚頭頭是道的“帶兵理論”,劉備總覺哪裏不妥,卻不知道該如何反駁,再說他畢竟是寄人籬下,自然也不方便再多說什麼。天鷹子聽說後,縱然滿腔憤慨也無可奈何,他甚至漸漸理解呂布為什麼會殺死外人看來善待呂布的丁原。

幽州軍震懾邊疆,讓異族不敢入犯,公孫瓚的注意力也從邊關戰事逐漸轉移到內部紛爭上,自從皇帝被董卓挾持到長安,在這山寨版的神州時空內,已是群龍無首,各路諸侯弱肉強食,互相廝殺。公孫瓚也完全喪失了當年守疆戍邊、護衛大漢的雄心壯誌,開始蠢蠢欲動,準備參與到這場撕裂分享大漢帝國的“盛宴”中去。

首當其衝者就是韓馥統治的冀州,公孫瓚某天突然命令大軍厲兵秣馬,大肆宣揚要進犯冀州的消息。劉備一方麵對老友的性格轉變甚為不滿,因為這與他變革大漢的理想完全背道而馳。但另一方麵,他也算略通兵法,實在不明白為什麼公孫瓚會如此張揚自己的軍事企圖,這豈不是示警於人?

更令人擔憂的是,得知這一消息,驚慌失措的韓馥匆忙向頗有勢力與名望的袁紹求救,而袁紹更是順手推舟將冀州納入囊中。劉備不由感歎公孫瓚是為他人作嫁衣裳,而天鷹子卻冷笑不語,因為熟讀三國的他心知肚明,這是公孫瓚與袁紹合謀,一個唱紅臉、一個唱白臉,讓韓馥失去了冀州要地。小劍仙更清楚,此事的真正策劃者就是袁紹,而自以為聰明的公孫瓚卻要付出沉重的代價。

一切正如天鷹子所料,公孫瓚聽說袁紹占領冀州,不怒反喜。還派弟弟公孫越前去冀州,名為祝賀,實則催促袁紹實踐諾言,結果是愛弟一去兮不複還,被所謂強盜殺害,明眼人都能看出,根本就是袁紹派人所為。於是在盛怒之下,公孫瓚主動攻擊袁紹,一場北方大戰由此開演。

在天鷹子的暗示下,劉備兄弟並沒有主動要求參戰,公孫瓚也對自己的精銳部隊充滿自信,雖然強將高手就在身邊,但既然遠來是客,又何必麻煩,有橫掃異族的幽州軍在手,何愁江山不定?

懷著稱霸天下的夢想,公孫瓚統領大軍踏上征程,望著朋友遠去背影,劉備忍不住問天鷹子:“兄弟,你既然有未卜先知之能,你說公孫兄會贏嗎?”

“如果沒有意外情況的話……”小劍仙露出狡猾笑容,“他會打得很艱苦,甚至會危在旦夕,隻有我們去支援才能轉變戰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