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 一個簡單的對話(31)(2 / 2)

姬光笑了笑,點了點頭:“一切我聽先生的。您先回陽山,以後我再找您!”

伍子胥點了點頭,然後他起身,向姬光鞠躬行禮,準備離開後,突然他想跟姬光說想見一見專諸的想法。可是很快他就斷了那個念頭,快步離開那個隱秘的地方了。

不見也好,見了怕有些事情開不了口!伍子胥可以說就專諸一個知心朋友,他帶專諸見了姬光,雖然他得到了榮譽,但是伍子胥卻帶給了他死亡。

至於那些‘名’,那些‘利’,伍子胥已將它們看得很淡,伍子胥此生最在乎的事情隻有報仇雪恨了。當然,他的心中還有人性的情義。

專諸可能需要那些名利,因為他是一個勇士,勇士就應該死得轟轟烈烈。

專諸可能也需要那些名利,因為他也是一個人,他還有他的家族,他的家族需要那些名與利。

伍子胥不希望刺殺王僚的行動來的太快,因為他希望這件事情假如做了,就一定必須要成功,唯有如此,專諸死得也有價值也有意義……更因為,此時的伍子胥還有其它的選擇!

伴君如伴虎,這是因為權力中心有太多的機關算計、勾心鬥角了。

一山不容二虎,這是因為權威隻有一個,否則就會引起混亂與動蕩。

王權與霸權很重要,但它需要及時察覺它的挑戰者,然後順勢將其擊潰,保存王權與霸權的穩定。

王僚沒有這麼做,他顯然也有些驕傲自大,信任了姬光,他沒有重用伍子胥,但他也沒有將伍子胥除掉。

驕傲自大是兵家大諱,猶豫不決是失敗前題,放虎歸山卻是自取其辱……時間並不長,機會也並不多,選擇的結果卻決定了最後的結局。

一切重大的變化,在許多時候往往來自外部的開始變化!

春去秋來,冬去夏涼,伍子胥在吳國也呆了有一年多了,期間他也會在陽山耕田栽種,偶爾王僚也會宣伍子胥進宮聊聊國家大事,偶爾姬光也會暗地悄悄和伍子胥商討刺殺王僚的戰略,偶爾伍子胥還會乘舟登山尋訪隱士俠客,偶爾他還會遊曆漫步吳國繁市僻鄉考察吳國鄉土民情……

雖然看上去他隻是一個瀟灑的隱士,但是有許多人都知道,他在吳國是一個被重點保護的大人物——他像一個王宮的智囊!

“伍子胥在吳國被重用,他將向吳王借兵伐楚啦……”這樣的‘謠、言’被傳到楚國時,還是引起了一翻風波,之後,引誘的將是一波吳楚兩國局勢大突變的大海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