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防守,加固自己的堡壘可以叫防守;以進為退,主動反擊,也可以叫防守。
楚王在曾經沒有稱霸天下的雄心,也沒有開疆擴土的壯誌,他隻想穩坐楚國王位,尊享個人的榮華富貴。
隻是人生之事,不可能件件稱心如意,樹欲靜而風不止,世界在變,一切都在變化。
伍子胥的逃脫,吳國軍隊的突襲,震撼了楚王想要安穩度過餘生的夢想。
衰老,是人生的一件悲哀的事情,那時的他們心已冷,沒有了激、情熱血,他們隻想安安穩穩。
因為他們此時更缺乏安全感,因此他們需要加固自己的安全堡壘。
楚王正是這樣做的。他將楚國抵抗吳國的軍政大權交給嚢瓦,讓他加固楚國的堡壘,讓他強大楚國的軍隊——所做一切都是為了保衛楚國的安危。
很明顯,雖然楚王沒有排斥費無極,但費無極已沒有受到楚王的重用了。
費無極也懂楚王的心思,他表麵上稱讚楚王的英明,但是他心裏卻在惡狠狠的詛咒嚢瓦不得好死,楚國倒大黴——這就是小人心態:假如自己得不到的,那麼希望那些得到的人倒黴透頂,死無葬身之地!
可是人生之中許多的事情,不是靠祈禱和詛咒就能見效的,它依靠的是智慧和行動。
楚國是一個人傑地靈的地方,它在春秋戰國時期出現了許許多多的人才,當然他們其中有太多人並不受楚國君王的重用。
嚢瓦也算一個人才,而且他還有很強的行動力。因為楚國王城狹小城淺,因此他用三個月時間就在王城的東邊又重新建造了一座寬闊堅固的大城,使它成為了楚國的新王城。
同時,他還下令在王城的西麵又建了一座新城,為它取名為‘麥城’。
(外話:三國時期,關羽敗走麥城就是那個時期,楚國為抵抗伍子胥而建的。)
麥城就如新王城的右胳膊,舊王城就如新王城的左胳膊,三座大城形成的形狀就如同一個‘品’字,它們之間聯絡有序,進退自如。
見此如此堅固的堡壘,楚王大為高興,也對吳國的進攻大為放心,因此他大賞了嚢瓦。同時,楚國的百姓也對嚢瓦大為稱讚。
隻可惜,戰爭是靈活的運動,也是智謀的詭計,在有些明白人的眼中:再堅固的堡壘隻是一堆死物;能阻擋戰爭的東西還是‘人’與‘謀略’。
可是,楚王沒有明白這些,嚢瓦也被讚譽衝昏了頭腦——因此他們自認為自己有堅固的堡壘之後,接著,他們就選擇了給吳國一個教訓!
嚢瓦是一個辦事效率很高的人,他在下令新建王城的同時,他還下令組建了一支強大的水軍。因此,就在那些新城建立後,他率領那支水軍艦隊,順著長江水直逼吳國的疆界。
之前,吳楚之間的那場戰爭,因為在楚國的雞父山上演的,因此在曆史上叫‘雞父之戰’。這場戰爭,楚國失敗的非常的淒慘狼狽,因此在楚國上下都有一股想要報仇雪恨的衝、動。
嚢瓦率領楚國水軍艦隊直逼吳國的疆界,他隻是為了滿足楚王與楚國官民的怨氣,因此他在吳國疆界耀武揚威一番之後就返回了。
如此說來,嚢瓦也是一個虛榮心很強的人。他這樣做,如果能順利的回到王宮,而吳國又忍氣吞聲的沒有反擊,那麼他肯定會是楚國威望最高的人了,那麼他也肯定會說:‘這些都是我們楚王的英明神武!’
可是,低估對手將自食其果,到頭來隻會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千古定律:驕兵必敗!
當吳王聽到楚軍侵犯吳國邊界的消息後,他立馬下令姬光率領一支大軍趕去吳國邊界救援。
可是當姬光率領大軍趕到吳國邊界後,得到的消息卻是,楚軍在邊界耀武揚威一番之後,又撤退了。
頓時,姬光的謀臣伍子胥向姬光說道:“公子,此時的楚軍得意而歸,想必他們守邊的軍隊也一定放鬆了警惕。趁虛而入,趁敵不備,此時發動突襲,我軍肯定可以大勝一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