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注定不是一個安靜的夜。刀光劍影,血雨腥風,奪取權力要的就是計謀與武力。
黑衣人的劍,勢不可擋,就是在一個漆黑的夜裏,伍子胥他們就占領了吳國王宮,姬光按得了禦璽。
第二天一早,姬光召集文武百官上朝,接著,被離宣讀了王僚違背先王的遺訓自立為王的罪行。
接著,姬光向文武百官解釋他行刺王僚,占領吳國王宮的原因。姬光解釋道:“並不是我貪圖王位,是因為王僚不講仁義。現在我隻是暫時代理國政,等我叔父季子回國,依然封他為王。”
每個人都知道這是姬光的狡辯,每個人都知道姬光是不可能讓位於季子的。事後的結果也是如此。
可是,由於姬光沒有動這些文武百官的官位,也沒有降罪他們,因此他們也選擇了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奪取王宮,自立為王的姬光,已是一派王者氣派。他下令封伍子胥為‘行人’(宰相),被離為大夫(吏部尚書),專諸的兒子專毅為上卿……
同時,姬光還命人開倉散發財物糧食,救濟百姓,安頓那些死去士兵的家屬。他還在國庫中拿出金銀賞賜文武百官……
還有,姬光命人將死去的王僚按王族的禮節厚葬。專諸與他老母親也是用重大的禮節厚葬……
之後,姬光又率領大軍擊潰了之前由王僚親信率領攻打楚國的吳國軍隊,迫使王僚的那三個親信各自匆匆逃亡了其它國家。
——姬光突然爆發而出的魄力與決斷很快就平定了吳國,吳國很快也進入了安穩。因此,姬光自立為王,自己定名為:闔閭。
——不得不說,闔閭是一個有能力的君王。他唯一的不幸,就是稱王之後,死得太快,否則他在伍子胥的輔佐下應該可以成就一番霸業。當然,這是後話。
………………
話說闔閭自立為王之後,他就該想到強國平天下的事情了,因此他在王宮召見伍子胥,他向伍子胥谘詢定國強軍成就霸業的事情。闔閭對伍子胥說:“寡人想要強盛國家謀求霸業,怎麼辦才能成功呢?”
伍子胥聽後,卻突然伏地頓首,淚流滿麵的向闔閭回答道:“我是從楚國逃亡來的人,父兄含冤,屍骨不存,千辛萬苦投奔到您府下。您把我收留已經是我最大的福氣了。如今我怎麼還敢再參與吳國的國事呢?”
伍子胥雖然是楚國人,但是闔閭賦予他的權力卻是吳國百官中最大的。這讓伍子胥有些惶恐不安。當然,他這麼說,最主要的想法還是想要為他父兄報仇雪恨。
可是,闔閭好像沒有立刻明白伍子胥的意思,他以為伍子胥真的不願在輔佐他了。因此,他略有緊張的對伍子胥說道:“要不是有了先生您,寡人不免要受到王僚的迫害。也正是因為有了先生您,寡人才可能有今天的成就……寡人正想把國家大事托付與先生,先生怎麼要舍寡人而去?難道先生覺得寡人對先生不夠好嗎?寡人有什麼不對的,希望先生能夠和寡人說!”
闔閭說的很真誠,他的確是非常的信任伍子胥。
伍子胥聽後有些感動,可是他搖了搖頭歎息道:“大王對微臣非常的好。隻是,微臣聽說,疏不間親,遠不問近。微臣隻是一個留居此地的外地人,怎麼敢越居在吳國大臣之上呢?況且……況且微臣的大仇還未報,身心俱疲,惶恐不安……如此,微臣又怎麼能為大王籌劃好國家大事呢?”
這時,闔閭才恍然大悟,他才真正的明白,伍子胥的心中根本不在乎名利權情、榮華富貴,他的心中時時刻刻隻有報仇雪恨。當然,這個條件闔閭能夠與伍子胥成交。
於是,闔閭舒了一口氣,然後對伍子胥說道:“在吳國能夠為寡人出謀劃策的大臣,沒有一個比得上先生的。千軍易得,一將難求,先生您就不要推辭了!得國事稍定後,寡人就為先生報仇雪恨——先生說怎麼辦就怎麼辦!”
的確,這是一個最大的許諾了,它相當於吳國的軍隊可以聽從伍子胥的安排,為他攻打楚國,為他報仇雪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