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 孫武,真我風采(52)(1 / 3)

這個世界總會有一些‘奇怪’的人,他們或拋去了紅塵的虛榮煩惱,他們或厭倦了冰冷無情的權力鬥爭,他們或怡樂於林泉之間的自在愜意……他們遠離凡塵的紛擾,隱於莽莽的山林穀澗之中。

雖然他們的生活或將麵臨清貧潦倒,雖然他們的一生或將默默無聞,雖然他們的一生或將孤單寂寞,但是他們卻無怨無悔,他們願以此終至天年。

——不求聞達於諸侯,苟且性命於亂世。他們這些人都有一個共同的名字,那就是叫:隱士!

——古來賢達辱而榮,仰天一笑俟明君。或許有一天,他們還將出山去凡塵中遊戲一番,然後讓他們的名字刻在凡塵中,閃閃發光!

………………

闔閭聽從了伍子胥的建議,接著他從王城園林回到宮中後,就齋宿三天。之後,至第四日,他沐浴整衣,然後召集伍子胥、伯嚭、被離,和朝中一些大臣隨他親自去恭迎孫武出山。

那一天,風和日麗,晴空萬裏,闔閭身披龍袍在眾多禮官的簇擁下緩緩步出宮殿,然後他由眾人攙扶登上了宮殿大門停放的大馬車。

端坐鑾輿,一路上,笙簧滿道,錦旗飄揚,戈戟鏘鏘。笙簧拂道,猶如鶴淚鸞鳴;畫鼓咚咚,一似雷聲滾滾。伯嚭與被離他們寬袍大袖,乘坐馬車跟隨在闔閭的身後;成千上萬的將士,貫甲披堅,一路護駕前行;伍子胥則乘坐一匹雪白駿馬奔馳在隊伍的最前麵帶路前行。

伍子胥這人可不簡單。他文能安邦,武能定國,他更有一雙慧眼識得英豪,並能與他們結為好友。如此的人才很難得,也很坎坷。

伍子胥與孫武的相識也是源於一次偶然相遇,然後他們就一見如故,惺惺相惜。就如同伍子胥與專諸,與要離的相遇相識是一樣的。

英雄相惜,一見如故。其實這也沒有什麼稀奇的,因為‘人以類聚,物以群分’,他們都是屬於同一類人。但是,人與人之間的相見還是需要緣分的!

假如那一天晚上,專諸沒有向伍子胥施舍銀兩,第二天伍子胥也不可能與專諸再相遇相交。假如那一天要離沒有氣死椒邱訴,伍子胥也不可能在椒邱訴的葬禮上與要離敬酒言談。假如那一天,伍子胥沒有獨自考察吳國國情而迷路走入了一座大山中,他也不可能會與孫武坐在深山懸崖絕壁的一塊大石中靜聽‘風’與‘雷’的聲音。

孫武是一個隱士,他更是一個天下罕有的軍事奇才,他書寫的兵法可謂世間偉大的軍事傑作,它更是人類史上永恒的經典。隻是,當時雖然他精通謀略,有鬼神不測之機,有天地包藏之妙,但是他之前從未參與過一場戰爭。

孫武是齊國人,他在少年時期就已苦讀兵書謀略,之後他獨自提劍遊曆天下。在這之中,他察民情,拜名師,尋隱士……之後,他在遊曆天下時悄然進入了吳國的‘羅浮山’隱居,思考,與書寫。

他很刻苦,卻也很執著。他在大山的懸崖絕壁中沉思天下大勢,他也在綠水山澗中推演軍事兵法。他是一個灑脫的孤苦隱士,他也是一個癡癡的書呆子,他還是一個熱情豪邁的性情中人。他進入羅浮山隻是為了在那裏暫居……可是,命中注定,伍子胥偶遇了他。

一個三四十歲的書生隱入山中,這不是常人能夠做到的事情。如果是常人見到了他們,也肯定會嘲笑他們是瘋子,或是狂人。因為尋常不會問他的學問,他們隻會看他的錢財。伍子胥不是普通人,因此隻有他賞識孫武的‘瘋狂’。曾經伍子胥試探的問過孫武是否願意出來為官,但是孫武沒說話,他隻是給了伍子胥一顆還未熟的蘋果。

未熟的蘋果?伍子胥或許猜到了其中的意思。那或許是時機未成熟的意思吧。

但是這一次,伍子胥希望時機已經成熟。因為他希望能用天下最隆重的大禮聘,讓吳王親自來聘請孫武出山!

最豪華的陣容,最尊貴的禮儀,吳王親自率隊禦駕親征。吳國王城的大道路兩旁站滿了無數的百姓圍觀。這樣隆重的盛況,曾經在吳國還從未出現過——伍子胥不希望此行落空,之前他偷偷派人告訴了孫武這件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