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章 揮軍漢中(上)(1 / 3)

以賈龍為首的原益州地方官僚集團對於益州牧劉焉突然任命五米道師君張修和大祭酒張魯為別部司馬和督義司馬的職位持強烈的反對態度,一夥人以五米道曾經是和太平道同等性質的叛逆之黨,而張修和張魯更是判黨之首,眼下固然已經表現出投誠姿態,但誰知是真心還是假意這樣的理由來反對劉焉的任命一事。

劉焉則以五米道既已投誠,自然就是棄惡從善,而且自己入川以來,也並沒有聽說再有五米道教眾發生叛亂之事,這顯然也說明了五米道師君張修和大祭酒張魯等領袖的教化有功,所以自己才決定將這兩位五米道內最重要的領袖人物任命為別部司馬和督義司馬,也正符合有功該賞的規定,而且如此一來還能夠將兩人的行動限製在自己所能夠控製的範圍之內。

賈龍對與劉焉的解釋並不認可,直接提出當下五米道教眾從益州各處趕到成都城聚合的情況,甚至以此為理由質疑劉焉的辦事能力。

劉焉勃然大怒之下,硬邦邦地扔出一句正是因為五米道教眾的突然聚合,他才發覺事態有所變化,所以才不得不給於張修和張魯名義上的官職,以安其心的話,然後拂袖而去,留下賈龍等人麵麵相覷。

由於此事實在過於突然,毫無半點風聲,所以事前賈龍等人並不知情,直到知曉劉焉突然任命張修張魯的消息後,情急之下才糾集眾人找劉焉評論,誰知劉焉仿佛早有定論,根本就沒有容他們有太多爭辯的機會。

賈龍和其他益州豪強心生不憤之下,所有人聚集在賈府裏頭商議半天,這才回轉各自府中!

劉焉得到情報後,表麵不露聲色,隻是在心中暗自冷笑不已。

正是夜羽那日對他的提議,才讓他有現在的打算。隻要五米道能夠攻取漢中郡之後,將漢中太守蘇固斬殺,然後又出現如夜羽所言的內訌局麵,則無論是張修勝出,還是張魯勝出,對他劉焉來說,都是有百利而無一害。

蘇固被殺,對賈龍等人而言,自然是極其嚴重的打擊;五米道內杠,實力大損,也可以消除在他心頭纏繞已久的一塊心病;而且五米道之事一旦成功,更是極其有利於他內心深處的一個不為人知的秘密。

隻是,這夜羽年紀雖輕,心計卻如此深沉,很是讓他感覺事情並沒有隻如夜羽如說的那麼簡單,劉焉隱隱約約甚至還覺得夜羽對自己有所隱瞞。

五米道總壇,所有大小祭酒齊聚一堂,商議著劉焉突然任命張修和張魯兩人為官的事情。

張魯原本建議讓夜羽也參加會議,但被張修以夜羽並非是教內之人冷冷否決。

自會議一開始,隸屬於張修勢力的祭酒們就在張豐的帶領之下,對於張魯突然間從中原帶來的夜羽的居心提出了質疑,認為正是因為夜羽的原因,才讓五米道陷入多事之秋。

當張魯將夜羽是左慈弟子的事情向大家說明之時,卻招來張豐的嘲笑,因為此時夜羽是王越弟子的消息已經傳遍江湖,張豐甚至語氣刻薄的說這隻是張魯的托詞而已。張魯又說明夜羽身背的天清劍正是昔年左慈年輕時行走江湖兵器的理由,而夜羽也極其配合地將天清劍交給前來取劍的五米道教眾讓其驗證,對夜羽身份有所懷疑的眾人這才知道夜羽原來身兼兩家之長。

雖然對夜羽身份不再懷疑,但張豐又先發製人,質問張魯為何召集教眾趕來成都,從而將所有責任推卸給張魯。如此態度讓亦有份參加會議的張衛大為惱火,差點就要當場與張豐在會議之中動起手來。

張魯製止住張衛的鹵莽行動,將夜羽告訴自己的如何才能以最大可能地發展實力的方法向參加會議的眾人敘述了一遍,自然說是自己在拜訪中原道門前輩後參考眾人的提議後才得出的結論(這是因夜羽要求之故),頓時引起所有人的議論紛紛,最後甚至演變成意見完全相對立的兩大陣營。

以張豐為首的一方提出當年趁著天下陷入太平道起事的混亂局麵之時,五米道仍舊不能成功的舊事,認為此時益州在劉焉管轄之下的穩固統治,並與當年的情況相互比較之後,以為張魯所提計劃的成功的可能性十分渺小,稍微有所不慎,就會讓剛剛重新有所起色的五米道陷入滅教之災。

張魯於是將劉焉與賈龍等人的矛盾一一說明,並指出自己正是基於這樣的原因,才會突然召集教眾,為的就是讓劉焉看到現在五米道在民間的威信,然後興起收買五米道以助自己對抗賈龍等益州豪強的心思,而之所以沒有事先對張修稟明則是為了即使事情不是自己所預料的那樣,那麼五米道最多也不過犧牲了一小部分教眾,並沒有太多的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