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允也是老謀深算的人物,心頭雖然懷疑夜羽是奉曹操之命潛入長安,但在夜羽並沒有向自己親口證明之前,他絕對不會就如此輕易相信夜羽,跟夜羽坦誠所有的秘密。
知人知麵不知心。
如果夜羽果真是和自己想象的一樣,那麼一定會先與自己聯係,說明來意,而不是先和李儒混在一起。
夜羽入蜀之事,王允也有所耳聞。但夜羽離蜀後為呂布所邀請之事極為隱秘,王允卻不知情。
夜羽見王允雙眼精光閃爍不定,顯是心中念頭急速轉動,雖不太確定王允的確切想法,但大致離不開對自己身份的揣度。
驀然心中一動。
王允此刻並未和呂布聯手,不知是否是因為他對呂布一貫的輕視心理在作祟。
據《後漢書》記載,王允與呂布聯手誅殺董卓後,呂布希望能夠散盡董卓收藏在郿塢的財物班賜公卿將校,王允並沒有答應;同時王允自視為誅殺董卓的最大功臣,對呂布的功勞很不以為然,僅僅將呂布視為一名劍客一般對待。
這樣的態度讓呂布感覺十分不爽,誅殺董卓的親密盟友也漸生摩擦。
而就現在的情況而言,王允雖然屈身董卓,但暗中聯絡士人,凝聚反抗董卓的力量,其身份,可以說就是士人集團的領軍人物。
這樣一個人,自然對呂布心存輕視。更何況呂布誅殺丁原而投靠董卓,正是所謂的背主棄義。
雖然丁原並不像《三國演義》上那樣是呂布的義父,但背主後又殺主這樣的事情,仍然是讓人極為不齒的行為。
夜羽心中念頭轉動,暗忖如果王允不找呂布,那麼就幾可確定,不再有後邊呂布誅殺董卓的事情發生。
因兩方人馬若不聯合,實力遠不如董卓--即使能夠聯合,也須用計將董卓從郿塢騙出。
王允一方,實力不足,切沒有合適人選能夠騙地董卓出郿塢;呂布卻心存顧忌,不願第一個出頭,以免讓自己忘恩負義的罪名更加一等。
自己唯有從旁推敲,看看王允的打算。
一絲淡淡的微笑逐漸從嘴角擴大,夜羽踏前兩步,詢問王允道。“敢問司徒大人,一個力氣微小,身體羸弱的人,如何能使麵堅實無比,牢不可摧的牆壁倒地一幹二淨嗎?”
王允愕然,心思點轉間,已經明白夜羽不過是題發揮而已。
雙眼精光一閃,王允沉聲道,“一個人力量也許不夠,但聚集起有著相同誌向的夥伴,同心協力之下,就能夠輕易的推倒那麵堅實的牆壁。而且,那麵看似堅實無比的牆壁,如今在眾人的奮力推桑之下,已經倒塌了一大半,垂垂可危,翔實說是也不是?”
“那麼!”夜羽眉毛輕輕一揚,再度踏前兩步,迫近王允,道,“可惜在僅僅推倒一半後,許多人就覺得目的已經達到,於是不再賣力而散了。所以另外一般牆壁依舊屹立不動。敢問司徒大人,眼下是否已經聚集起了足夠推倒那另外一半牆壁的強大力量呢?”
王允臉色大變,極不自在地後退數步,重新拉開了與夜羽的距離,心頭不由自主地升起自己的一切秘密都已經被夜羽看穿的頹廢感覺。
他心知肚明夜羽不過是借一麵堅實無比的牆壁,來比喻董卓強橫的實力。
而那個力小羸弱的人,無疑就是天下反抗董卓的形象。
於是王允就以聚集眾人力量答複夜羽的質問,通過關東聯軍聚合的力量,最終逼迫董卓遷都長安躲避鋒芒,說明那麵看似無比堅實的牆壁其實已經倒塌一般,到了垂垂可危的地步。
但夜羽立即還以顏色,說明王允在眼下根本就無法拉起足夠消滅董卓的強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