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七章 荀彧文若(下)(3 / 3)

夜羽輕輕搖頭,答道,“陳公台以濮陽士族代表自居,此次和鮑誠則前來迎接大哥入主兗州。不過我擔心他日大哥在兗州推行自己政策的時候,難免會觸動且損害兗州世族的利益,到時候,隻怕陳公台會有所不滿。大哥需要警惕此人方是。”

曹操微笑道,“如果他人剛剛投誠於我,我就對他心懷芥蒂,隻怕傳將出去,就會寒了天下能人的心,日後還有誰會前來助我成就大事?大哥也知道翔實是為我好,我自會注意便是。文若,你覺得我們該如何應付眼前此事?”

曹操口中的眼前之事,自是指陳宮與鮑信邀請他入主兗州。

荀彧拍掌道,“這正是天賜於主公的大好良機啊!黃巾賊兵雖然人數驚人,但一無精良器械,二無糧草,兼且其本就是烏合之眾,稍贏則氣勢囂張,不可方物;反之亦然,稍現敗跡,就會人心渙散,士氣全無,鬥誌全消。以主公之謀斷,諸將之奮勇,我軍士卒之精銳,敗賊就在反手之間而已。”

“此等良機,主功萬勿遲疑。如誌才所言,良機稍縱即逝。如主公稍有猶豫之心,陳宮反教唆濮陽士族和豪強迎接冀州袁紹入主兗州,則我等將會後悔莫及。”

曹操神色微動,肅容道,“幸虧了文若提醒。若真讓袁本初前來兗州,還不真助長了他的氣焰,其野心更會膨脹!如此!文若與妙才留守陳郡,其他人跟隨我與鮑誠則一道前往濮陽。如何?”

除夜羽外,眾人轟然應好。

夜羽暗忖荀彧此時就已經成為了曹操陣營的第一號謀士地位,果然有其過人之處。

曹操見夜羽沉默不語,柔聲詢問道,“翔實為何不答?”

夜羽苦笑一聲,道,“我害怕自己會在兗州的黃巾軍中遇到故人!”

曹操聞言沉吟不語。

夜羽出身江湖,遊俠天下,所交的朋友三教九流,囊括各個階層。如果說他在黃巾軍中有朋友的話,也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

當年黃巾軍的創始人太平道教主張角,也正是江湖眾人,更是中原三道中的南華的大弟子,下山後將朝廷昏暗,遂拉攏對朝廷心懷不滿的民眾,創立太平道,分三十六方,每方的渠帥,本身也都是被張角收為弟子的江湖豪客。

荀彧微笑道,“既是如此,如果翔實有心助你朋友棄暗投明,翔實就更應與主公一道奔赴濮陽。再者,翔實如果能夠說服你的朋友,對主公的大計,更是有莫大的幫助!“

夜羽聞言苦笑不已。

張寶正是眼下太平道的正宗大賢良師,最高領導人,如果想要勸服他投誠曹操,隻怕是一件無異於登天般的難事吧?

不過這樣的話當然不能說出口。

因張寶在曲陽兵敗後,借假死脫身,隱遁而逃,天下人都已經張寶已真死。

如果夜羽告訴曹操等人說張寶仍然在世,先不說曹操等人是否會相信夜羽所說事情的真假,而一旦張思玉知道是夜羽泄露了其叔的秘密,不知道又會如何看待夜羽?

想到張思玉,夜羽不由地輕歎一聲,但願不會在兗州遇到她。

驀然之間,夜羽發現,張思玉已經成為他心中一個難以解開的心結。

因為特殊的原因,夜羽對張思玉有種難言的好感。

但也正是因為這種好感,更讓夜羽感覺到自己和張思玉之間關係,非比尋常。

夜羽甚至能夠隱約地覺察到,自己和張思玉之間的關係,正朝著一個危險的方向進展。

耳邊聽到曹操輕歎一聲後,道,“翔實還是先與我一道至濮陽,如果真的遇到你口中所說的情況,到時候我們再隨機應變就是了。”

夜羽無奈地點點頭。

但願此次前去濮陽,不會遇到張寶和張思玉兩人。